算黄,算割。布谷鸟在窗外叫个不停。妻子小美念叨着,时间过的好快呀,又是个收麦天。但为何闻不到麦香?!
麦香,是呀,闻不到夏季热风、汗味伴着的特有麦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小时候熟背的白居易《观刈麦 》想起在耳边。
夏忙不算忙,麦收累断肠。改革开放初期,每到麦收时节,中小学生就算了全劳力,学校、单位都有麦假。镰割人拉,洲烤的大地,龙口一夺食的农民,汗珠摔八辫,几亩薄田,全家总动员,粮食略有节余,比集体化好许多。但是从没有专家把大小劳力算上价值,只是一味算增产。现在坐在空调房,回味过往,五味杂陈。
走到田野,麦田静静地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色——除了几台收割机紧张地穿梭作业,广袤的田地看不到几个劳作的农民。的确,近年来,每逢种植或收获高峰期,在我国多个粮食主产区,越来越多出现类似“农忙不见人”的场景,与我们所谓城里人心目中忙碌辛劳的抢种、抢收画面大相径庭。
今天谁在种粮?未来谁当农民?如今无论春耕还是夏收、秋收,当下农田里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农具,“耕、耙、耖”这些老农具都成了稀罕物。“农忙不见人”在全国多地成常态。在新疆,春耕春播的农忙时节,田间地头看不到几个忙碌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用上了北斗导航播种的“智慧农机”;在山东,一个种粮大户利用收割机,3天就能收完560多亩小麦;在河北,收割机进度飞快,而且作业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手机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60后农民逐渐老去,农村面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00后从未下过地”的问题。实际是个伪命题,时代在发展,机器换人成大势。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中国小麦主产区完成了全程机械化的历史性跨越。从南到北,农机手利用“农时差”,创造出“跨区联合作业”模式,开辟出巨大的农机服务市场。
过去我们曾担心,下一代是垮掉的一代,几何时,我们的独生子女,最初一批独生子女已经走上社会的各个重要岗位。社会在发展,人才代代出,我们已全面进入新时代,不用担心,不用忧郁,珍爱过去,珍惜当下,正如我们要寻找的麦香,他已留在我们的记忆。
麦香 麦香 麦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