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一平方米的静心》。
本书作者是美国知名的静心导师,与杰克·康菲尔德、约瑟夫·古德斯汀联合创办了内观禅修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迄今已从业三十余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冥想导师。她不仅写就多部畅销书,还担任《奥普拉》《时代》《好管家》《香巴拉太阳》等知名杂志的特约编辑。著有《静心冥想的练习》《不要绑架自己》等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极速发展,海量信息涌入和“永远在线”的工作模式左右夹击,导致职场压力、焦虑延伸至生活的更多角落,甚至覆盖每一个毛孔。人们好像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病人,不堪其重。本书通过八大支柱教你在方寸之间,给自己的世界降噪,让心灵重归快乐、宁静,在温暖安宁中前行。它们分别是: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今天我们分享其中的四大支柱。
①『均衡』
均衡是把你从你是谁,以及你的工作中区分出来的能力。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下班回到家,头脑里却一直还在想工作上的事,根本就没有下班这么一回事。
这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为什么我在工作时间没能处理好,回家还要想工作上的事?是经常这样还是偶尔为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没有明确工作的优先次序?还是工作内容安排过多?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到。
我们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不要逼自己去做很多事,要给自己留下安静独处的时间。事情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留出时间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
②『专注』
专注是指集中精神的能力。专注会增强沉浸和流动带来的良好感受,让我们重拾能量。
不能专注,主要有两个原因:
1.惩罚式地对过去感到后悔。
“我应该表现得更好才对,我当时不说那句话就好了,我当时不生气就没问题了。”这样的后悔会持续好几天,也有可能是好几个月。
2.为未来制造不必要的忧虑。
“孩子考试没考好,有可能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以后怎么养活自己。”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后悔和忧虑对我们于事无补,最重要就是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情。
③ 『慈悲』
慈悲是从不完美和错误中重新开始的能力。
我们不仅需要慈悲的对待人,更需要慈悲的对己。
“这件事你已经做了三遍了,为什么还是没做好。日更文章你已经写了30多篇了,为什么一点进步都没有,还写得这么烂?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与其如此严厉的评价自己,还不如轻声的告诉自己:“做得不错,继续努力,下次做的时候我们改变一下方法试试。”
另外,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接纳和赞赏上,这样我们的心情会随之起起落落,被别人的反馈带着团团转。这也是对自己不慈悲的一种表现。
④『弹性』
弹性是指培养从挫折、沮丧、失败中复原的能力。
作者有一次在纽约出租车司机换班的时间打车前往一个演讲现场。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顺路的司机愿意载她,没多久车就陷在大堵车中。作者坐在车上焦虑不已,既为自己错过演讲烦躁,也为司机换班迟到被罚款忧心。她不禁向司机道歉,“我很抱歉,你好心让我搭车,可现在你可能会迟到。我没想到路况会如此恐怖,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状况,真的很对不起……”司机打断她的话,说:“这位女士,交通堵塞不是你的错”。顿了顿,他又说,“也不是我的错”。
我们无须将所有错误都揽在身上,任何事情的发生是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放下,重新开始就好。
总结一下,我们想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关键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不要苛责自己,试着给自己一点时间,一点空间,放松自己。我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会议间隙,不要忙着看手机,停下来给自己倒杯水,用手去感受杯子的温度,用舌头去体会水的味道,超越温柔有点甜。
2.心情烦躁时,停下来听听周遭的声音,并用心体会你对这些声音的反应。
3.走路时,不要忙着赶路,或者想事情,给自己点时间,体会走路的感觉,体会脚接触地面的感觉。
静心,只需要一平方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