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肖筱四岁的时候,妈妈就离开她去爸爸打工的城市,把她和弟弟丢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从此留守儿童的生活就掀开了篇章。
妈妈太过“愚蠢”在开始几年,她的爸爸妈妈会托人带衣服鞋子回来,在看到自己拥有新衣服、新鞋子是很开心的。在肖筱的印象中,爸爸在她上小学期间回来一次,在上学的路上,抱着她过马路,放学后,她去学校附近的便利店,买着心爱的零食回家,路边有个小男孩欺负她,抢了她手里的零食,她哭着回到家中向爸爸倾诉,爸爸为她撑腰。而肖筱的妈妈却在遥远的城市打工,不知女儿心中的委屈。
从小到大,肖筱的妈妈从未去过她上过的任何一个学校,更别说带她报名或者参加家长会。肖筱想着她连自己读的哪个班,班主任叫什么都不知道吧,也不在乎自己平时的成绩怎么样,好与不好。但每次见面唠叨的就是要好好读书,说没有文凭打工很辛苦。肖筱心里想着:平时你从未关心过我,也不常常打电话与我联系,也不知道我心里的想法到底是怎样的,连那种母爱也从未体会过,彼此之间生病也好,受委屈也罢,对方都从未知晓。就好像自己有一个隐形的母亲一样,平时不教育我,凭什么一出现就讲一些大道理。每次一提起这样的话题,肖筱和她母亲就不欢而散。
肖筱渐渐长大,先后去她妈妈打工的城市。她见证了妈妈工作的地方,深知妈妈生活的不易。为了她和弟弟有更好的生活,她愿意起早贪黑工作,跟他人抢活干,过着最底层的生活,吃着厂里的大锅饭,满头大汗弓着腰插伞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双手早已生满茧,明明从不会做家务,却粗糙的不忍直视,常年犯病却不懂得好好爱惜自己的双手,未曾用点护肤品好好保养。爸爸的朋友请肖筱姐弟俩去吃饭,每次都是跟爸爸一起,她的妈妈从不去,因为她还要工作,活儿紧得很,想必一年放假的次数用一双手都能数过来。
肖筱的妈妈很抠,说的好听点就是拮据。肖筱从不愿意跟她一起逛街,因为她什么都舍不得买,还要跟老板讨价还价。肖筱知道讨价还价虽好,但太过了却令人很尴尬,有时候难免会与人发生口角。肖筱心里也明白不能把讨厌妈妈表现的太过明显,毕竟她生了肖筱,这个血缘关系是她无法改变的,为人子女,就该懂得孝顺父母。肖筱会跟她约着好一起买衣服,耐心地与她说话,虽然会遇到没有话题聊的时候,也会尽量找些话题说,努力在稀少的共同时光制造彼此之间的回忆。
肖筱特别讨厌她妈妈有着当代老人的性格,就是家里有什么不要的东西她硬是舍不得扔,也不会好好收拾它们,任其它们摆放在那里,让人看到就心烦。肖筱记得有一次她整理家务,看到一些过期薯片,打算扔掉,她妈妈硬是不让,还跟她大吵一架。肖筱当时很是生气,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碰她妈妈的东西。
肖筱的妈妈几乎没有为她们姐弟俩做过一顿饭,因为她不会做,而且做的及其难吃。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吃到自家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肖筱满是羡慕之情。就为这个事,肖筱每次在她妈妈过年回家之时,就想在一大家子人面前为难她,想让她知道自己的厨艺有多差,应该开始学学了。可她就像是对牛弹琴一般,好话坏话说尽,也没能让她改半分。
肖筱从不会向她妈妈要钱,因为她妈妈身上不会有超过一百的钱,每次发工资都会给她爸爸保存,肖筱跟她妈妈说:“你太蠢了,为什么自己挣的钱不自己留着呢,或者拿出一部分给自己放着也是可以的。”她说这是一个家,爸爸是当家人,就应该给他存着。她妈妈太相信她爸爸了,把子女的一切事情都交给她爸爸,而自己却一心一意为这个家赚钱。好在她爸爸没有她妈妈失望过,觉得她爸爸是个可靠的男人。肖筱的弟弟从未把她妈妈当做母亲看待,她弟弟与她妈妈待在一起就像是把她妈妈当做空气看待,从来没有共同的话题,这就是她妈妈对她子女所谓的“漠不关心”造成的。肖筱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是为人当自强,未来要靠自己而活,虽能理解她妈妈的苦衷,但还是觉得妈妈太过“愚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