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动量定理之时间t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者: 广义动量定理高广宇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10:42 被阅读2次

    广义动量定理之时间t的应用分析

    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的角度说,改变时间t,就可以改变成果nmV。时间派以调整时间t的发生时刻和长短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

    1)时间t应用于科维的时间管理法

    理论简介: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按处理顺序划分: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有了时间四象限的分类,就可以针对每一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增加产出(如图2-19所示)。


    2-18四象限时间管理

    逻辑分析:时间有2个重要属性,分别是长短和时刻。科维的时间四象限管理法使用的是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科维的时间管理法从发生的时刻与事情的重要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事情按照发生的时刻来区分,有需要现在去做的,即紧急的;或者以后做的,即不紧急的两个维度。事情从重要程度来分也有2个维度,即重要的和不重要。2个维度时间和两个维度的事情程度就组合成了四矩阵。

    2)时间t应用于贝克尔的时间分配理论

    理论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贝克尔创立了“时间经济学”理论。他证明了经济学中人的“偏好稳定”的基本假设,可以从个人偏好或需求结构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加以发展,重要的是“唯一改变的是时间的价值”。贝克尔的时间经济学是广义的时间消费效用研究,研究时间的消费效用的最大化的。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的第五章论述了“时间分配理论”。

    逻辑分析:时间有长短和时刻两个属性,而贝克尔的时间分配理论论述的就是时间长短的分配问题,即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时间用于享受。他的逻辑是:购买消费品的花费和总收入相等,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也就是均衡。


    2-19时间分配理论均衡公式

    公式左边是是消费品数量x和价格p的乘积,右边是其他收入V和工资收入之和,其中T表示总时间,TC表示用于消费的时间,(T-TC)表示工作时间,w表示工资。而家庭效用函数ZV是消费品x和消费时间TC的乘积,即ZV=xTC,从广义动量定理的角度说,消费品就是力量F,消费时间对应于时间t,而成果nmV对应ZV,就是消费品x在时间TC上的积累效应。增加工作时间可以增加报酬(T-TC)w,进而增加消费品数量x,但是会减少消费时间TC;反过来,减少工作时间可以减少报酬(T-TC)w,进而减少消费品数量x,但是会增加消费时间TC。为了追求ZV= xTC的最大值,必定会存在一个最优时间值TC,使得家庭效用ZV获得最大值(如图2-20所示)。


    2-20时间分配理论

    贝克尔的时间分配理论可以写成下列函数


    2-21贝克尔时间分配理论函数

    此结果的含义是为了达到家庭效用函数极大化,当其他收入V越多时,则消费的时间Tc应该越多,而当工资越高时,消费时间应该越少,因为工资越高可以购买的商品越多,商品越多,则效用函数越大。

    摘自《可以量化的管理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广义动量定理之时间t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sg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