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教你怎么读书?

作者: 宋相如 | 来源:发表于2015-03-09 17:33 被阅读2685次

    起缘

    首先必须承认,此前我对书籍的关注,更多的是放在了书的本身而非其中的内容。换句话说,我更喜欢把书当做一个收藏品或者是一个象征物,当拥有它的时候,我总会感觉拥有着知识,并且让我享受到了占有欲和满足感,这是书带给我的最大乐趣。就好比家里的老古董,我们纵然不会拿它去装东西,但它立在那,自然有它的价值,就是供人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从这点上来说,也许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习性,但我承认,这绝对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怪癖。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我都在寻觅良药望能一解这常年的顽疾。良久后发现,简书似乎是最大的良药批发中心,里面各路朋友都在教我们怎么读,读什么等等。我细细品读之后,我想写下这篇文章。

    正文

    1、读书这件事,我觉得应该算是一项爱好,可以与艺术、科技、运动相提并论(这里的读书排除了应试教育的那种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活动。而简书里更多的是在谈读书的好处,读书以后能让我们走上人生巅峰。如果你认为读书是个人的兴趣爱好,那么读书的好处则不应该是你考量的对象。正如你喜欢打篮球,我相信很多人去打篮球的初衷不见得就是为了健康,为了吸引妹子,大部分的人是真正的喜欢,没有理由,手一天不碰球就痒痒,不去上个篮就感觉一天没意思。相比之下,那些抱着这些企图心的人去打球,通常很难成为高手,其他兴趣爱好亦是如此。我们回到读书,用同样的道理去分析读书有益论,当你抱着一个抽象的企图,比如我想通过读书来提高气质,提高自己的涵养,那么这样的人十有八九不是半途而废就是看的越多越发感到内空。道理相通,读书是件关乎个人兴趣爱好的事,如果这种抽象、远大的企图心太强,多半是徒劳无功的。

    2、读书要不要抱着功利的姿态,答案是肯定的,要!很多人就纳闷了,前后不矛盾么。不矛盾,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端倪了,在上面的文字里,我用了“抽象”两个字,不错,抽象的企图心往往是毫无作用的,而具象的企图心则是读书的必杀神技。当你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比如说是最近很火的一本书《从0到1》,抽象的企图心是这样想的:我要看看这本似乎作用很大的书,也许我就可以成功创业,而具象的企图心是这样想的:创业艰辛,不是简单看书就能实现的,但我需要多吸收一些别人的创业经验去指导我的实践。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不要指望读书就能带你产生质的飞跃,帮你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读书能做到的仅仅是给你提供某一块的知识碎片,你要有目的性地收集这些碎片指导你去思考问题,去做实事,这样才能把经验与实践联系起来,完成梦想。那怎么理解功利性与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呢?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就拿我喜欢摄影来说吧,我喜欢摄影不是因为我想获奖,我想卖钱,我只是想拍出好看的照片,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所以我在学习实践摄影的时候,发现我目前构图不行,于是我就潜心专研构图,发誓一定不能让构图问题影响我的照片质量,所以我就找来很多构图方面的书籍和视频,并且请教老师,反复实践。那么这个明确、具象的企图,让我很快掌握了构图的技巧,并且在拍摄的时候能运用的游刃有余,所以这种功利性大大促进了我兴趣爱好的发展。打篮球也是,我想提高命中率,不能指望看几本技巧指南或者教练指点就能成,还是要抱着功利的心,一颗一颗练出来。所以功利要在于内,而不要在于外,这才是提升一切兴趣爱好的不二法门。读书亦然。

    3、上面说了读书的态度问题,简单总结下,读书是一个兴趣爱好,如果你不是一天不读书就手痒痒的话,还是看看网页比较适合你。另外放弃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书籍只是搭建你心中黄金屋的一块砖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来书里找,但不能企图踩着一本书,就能一跃千里。所以那些什么看这些书使你就更有思想了的文章,还是谨慎阅读。解决了态度问题,下面要谈一些读书方法论的问题,我也是在简书上看了很多介绍这个问题这样的文章,大多文章都提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而且被推举的地位非常之高。在这里我想说,这本书实至名归,的确解决了如何读书上绝大问题,包括分层阅读,包括提到的各类书的读书方法,比如专业性的书需要怎么精读,休闲类的书籍需要我们怎么速读等等。所以方法论这块,这些文章对我还是比较有帮助的,也激起我想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一探究竟,找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指导我阅读。你瞧,我现在正有一种具象的企图心呢,而那些抽象的企图心则是这样想的:我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就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这里要明确,一定要能做到把读书当做兴趣爱好,功利于内的情况下,再研究方法论,顺序弄反必将走火入魔。

    4、好了,现在你已经做好准备开始阅读了。可遇到了一个大大的问题,我该读什么?别看这个问题不起眼,解决起来绝对不比态度问题和方法论问题轻松。我也是在看了大量的简书文章以后发现,干货,这个词变得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我曾经有个习惯动作,但凡提到干货,往往我都会收藏起来,尤其是书单之类的,现在随便翻翻都有几千本书了。面对这些干货,我们真的需要或者说能够咽得下吗?每个人都应该亲手制作符合自身要求的干货,这才能不会越吃越不健康。说到这里,我想应该说点我的看法了,应该看什么其实很简单,所有的书籍只分两种,专业与休闲,这世上唯二的两种书籍。怎么理解?你赖以生存的职业,需要通过看专业书来填补你饥饿的胃,这里我就举个例子,比如我是做建筑设计,那么我专业的各种规范、图集、技术措施、设计指南就是我必备的书籍,当我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我就要立刻去查找,平日进行一些拓展阅读,比如中国建筑史,建筑大师自传等等,都是能帮助自己深刻理解建筑方案、培养自己专业意识很好的辅助。除了专业书籍,其他的书都是休闲书籍,就算我去读有机化学,都算是以一种休闲书的眼光去看的。那么这类书的选择其实是最让人头疼的,也许你的兴趣爱好没那么独特和强烈,不会为了学习摄影构图,通宵去看书只为能拍好一张照片。通常这样的人很多会去选择励志书籍或者真正的休闲书籍(漫画杂志等等),而励志书籍,基本都是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不过每本书它会不断变换花样给你吃,至于漫画杂志就是杀时间的饭后小甜点罢了。如果是这类同学,那么我觉得读书也许对你来说作用不大,然后可以以这句经典的话语结束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至于剩下的同学,我想如何选择书应该不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你们首先知道你们需要看什么类别的书,只不过不知道看什么好。所以简书上很多人提供了必杀技,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分两步走,一、到豆瓣或知乎上去找你所需要阅读的领域的书籍,这是最快捷的方法。怎么操作呢,比如刚开始,你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你就可以到豆瓣找一些经典的、全局的书籍(跟淘宝购物类似,下订单之前一定要看评价),比如《人类简史》《世界史》《这个历史挺靠谱》评分挺高,都可以选择,等到你看完以后,如果对明朝历史特别感兴趣,然后你就可以搜索明朝,那么《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说是必读本,如果你看完以后对万历年间的事特别感兴趣,那么《万历十五年》又责无旁贷。这里只是举个栗子,其他领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好了,如果这一步你走的很好,恭喜你,对于某个你关注的问题,你已经学会如何解答了,你也发现了你的兴趣,但是意犹未尽怎么办,这就要进行下一步,二、你的下一本书藏在你手上的这本书里。怎么理解,其实很多朋友都有提到,就是按图索骥法,即利用已经看过的满意的书,在里面寻找相关书籍。举个栗子,比如我读熊逸先生的《春秋大义》,里面大量的引经据典,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那么我相信那些引用的经典你一定不会错过,再比如你很喜欢这本《春秋大义》,风格独特,文笔纵贯古今,那么熊逸先生的其他作品你肯定也会爱不释手的。另外在很多书里,作者都会推荐一些书籍,如果你喜欢这个作者的风格,他喜欢的作者也应该是你的菜,爱屋及乌。说到这里插句题外话,我不得不感谢罗胖给了我很多启发。不是给《罗辑思维》打广告,我是从第五期偶然在优酷看到这个歪嘴的胖子,然后就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了。我的受益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节目让我感知到如何启发式的主动提升自我,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而这需要不断的从外界获取知识,把学到的先辈经验融汇到自己的思想中去,不断的校正,调整成为自己独有的价值观,最终影响自己在世界中的那一丝萌动。人只有主动的去了解这个世界,世界才会看到你的存在。你看,罗胖死磕各类书籍,最终形成了他独到的观点,而他读书的初衷也绝对不会想到这一切对他这一生的改变,无关利益,关乎痴迷,关乎对这个世界的疑惑。

    5、最后一点,也是最没意思的,我们选好书了,怎么看?记得看过的一个干货,里面对买纸质书、下载电子书的技巧说了很多,确实令人敬佩。但从我很多失败的经验中得出一个道理,就是看书千万不能一下子在面前放太多书,这样就会拖延,大家自己可以想想有没有这种情况,这个也就是我一开始说的书籍收集癖,满足了占有欲,而往往会忽视其本质。那么怎么读呢,个人建议,如果你不是有很大的自控力,尽量出点血,花钱买书看,这样可能会对你心里造成一个不看浪费的思想。如果你觉得你就要廉价,那就买个kindle吧,但是无论怎样,千万不能同时在面前放超过3本书,不然当你看到很多书时,会纠结要先看哪本,也许这会功夫,一本书都可以读完了。

    结尾

    这篇文章不是在批判别人观点,也不敢说是教别人如何读书,我只是谈谈自己的体会。

    PS:感谢电脑线圈对文章的校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思琪思琪:你必须真的去读
      • b7bfffbfe242:最近本想买书来看,看了你的提醒,知道该怎么买怎么看了
      • 宋相如:@不锈钢老鼠 令人向往的说。
      • 宋相如:@电脑线圈 赞!知心者。
      • 宋相如:@不锈钢老鼠 怎么理解呢?
      • 04f9ef99a87c:读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与作者的一次隔空交谈,更是与内心的自己一次碰撞。
      • 电脑线圈:感谢分享!同为《罗辑思维》的粉丝。非常赞成观点:1. 读书应该为了乐趣;2. 知识需要内化;3. 功利地读实用书籍。

        个人的一些补充:
        1.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认为《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把判断“与我何干”放在第四步不太现实,诚然必须首先对书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才能做判断,但书实在太多。就像福尔摩斯说的“即是地球绕月亮转,和我的工作也没有关系。”这点和文中对“专业和休闲”的区分是一个意思,那读者就要判断自己到底需要多少休闲。可能真正有用的还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实用书籍(或者paper,其实paper也分需要略读和精读的);所谓“干货”(我认为是关于方法技巧的文章),有时候还不如读读软件的使用手册更为系统;

        2. 虽然我很赞成功利地读书,但正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读小说是在潜意识层次触碰读者,如果真的读进去、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甚至完全歪曲作者的原意(相当于自己写了一篇同题目的小说),只要能借此引发思考,我想对读者的影响一定比学到某些碎片化的知识或者技法更为深远。但这对读者的阅历要求很高。

        最后我自己也是曾经下载了大量书籍,最后没有动力去看,第一没有付出不懂得珍惜,第二大概潜意识里知道即使读了对我也没用。不过现在基本是抓住一本读一本,读完就删,至少心里轻松些。

      本文标题:谁在教你怎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fp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