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作者: 绿骏马sja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20:05 被阅读0次
    碎碎念

    绿骏马

    碎碎念,就是重复说一些琐碎没有意义的事情,形容说话人很唠叨,不管那么多,开始碎。

    1.书是什么?是解决特定问题的参考资料(不包括小说)。生活中习惯看公众号,其次是工具书,比如《习惯的力量》《非暴力沟通》《超级符号原理》等,内容多是如何应对现实问题。如果对某个问题不解或有疑问,相信早有前人已将分析、调查和总结的答案著书立说,只待你找到,批阅和参考。书不只为消遣,更为解决自己的真问题,通过验证,形成专属自己的答案。

    2.在你刷朋友圈的时候,在你看小视频的时候,在你点开一个又一个新闻的时候,时间从你的身边溜走。你不可谓没有收获,或身心得以放松,或短暂充盈与满足,但转眼又怅然若失,仿佛什么都没有抓住。时间跑了,没了,你还是你,与之前没有什么分别。第二天,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往复,好像问题无解,你陷入下一轮怪圈。

    3.领导人、管理者无心顾及下属乱七八糟的碎碎念,他们需要解决更棘手的问题,面对真实的客户、供应链和关系网。他们拿到第一手资料,第一茬信息,最清楚世界的真实面目,无论权力还是金钱,无论高尚还是卑微,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企业家和老板、上级和下级对世界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因角度不同,定位不同,信息量不同,所以处理方式和自我管理的目标也不同。

    4.原以为谈论人生意义的人都是另类,不曾想每个人都会有同样困惑,只是有人选择不说,自己慢慢消解,而我叨叨不停。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人生意义进行探讨,更直接说,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都有过追问,没有给出终极答案。也许有答案的人生将变得非常无趣。这种追问人生的意义本身就是人生意义所在。这个答案很巧妙,它似乎给了追问人生意义最好的诠释。正如每个来到世间的人都要经历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看似重复,个中乐趣艰辛知道自己知道,谁也无法代替谁。路途跋涉的过程,就是认知世界、认识自己、找到意义的过程。来到这个世界,谁也无法逃避这个过程,无法逃避对人生意义的一次次追问。

    5.如果真要对人生赋予意义,哲学家给出最令人满意的答案: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也和自己喜欢做的事在一起,并靠这个事养活自己。

    6.连岳说,看看《禅者的初心》,我看了,觉着云里雾里。对禅修没有切身感受,自然无法理解铃木禅师的观点,有些似懂非懂,又觉着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事情就是这样,高手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你规律或真理,但你无法理解,因为缺少推导过程,凡事直接给你答案并没有什么用。不过,好像悟到了一点玄机,比如随时随地保持正确姿势。瑜伽练习时,体式练习就是让身体回归正位,回到正确姿势,无论站,坐,都有中正的位置。身处正确姿势,让身体内心处于正确位置就是一种修行,所以才有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说法,道理看似简单,却需要用一辈子去践行。

    7.人靠抽象的理念生活,比如追求健康的身体,专家说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喝够八杯水。那就严格执行,改掉不相适应的坏习惯。新的习惯一旦形成,旧有生活方式也就失去了参照,你不知道自己目前健康状况是得益于新的习惯,还是自己的身体原本就能保持健康。

    8.如果有件事的底层逻辑你不明白也搞不清,那就想办法把它搞清楚想明白,不然这件事还会不断来纠缠你,一再耽误你的时间,消耗你的精力,所以要一次性把它搞定。比如如何吃才有营养;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得了怎么办?等等。

    9.王阳明说致良知,知行合一,我粗浅理解为专注倾听内心的声音,它能给你某种神奇的指引。但良知仅解决你做或不做的问题,并不告诉你怎么做,如何做。你要自己不断去学习、试错,找方法,探索属于自己的一条心路。

    10.一个人的内在和思想都写在文字里,那些文字或纸质的书籍就是作者本人或他精神领域的全部,这就是看书的原因之一。你可以通过书本与另一个人对话,交流,获取精神营养。但更直接的办法是见到本人,与作者或高手面对面的交流,提问,得到更为直接的口述回复。有的答案书里可能并没有写,或者写了你没关注到。有些事作者无法说的那么直白,他写了整本书,也许只想说一句话,或分享几句话,你亲耳听到,是莫大的荣幸。

    碎碎念就是这样任性、自由,说停就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碎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uk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