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和战国时的小弟“郑国”没关系,这里的郑国是人名,一位水利工程师。
如果说和郑国有一点关系,那就是这位郑国师傅来自郑国最大的敌人韩国。
时间在战国末期,据《史记》记载,当时韩国弱小,邻国秦国强大。秦国有兴兵韩国的苗头,韩国自知兵力无以抵御,就设法破坏秦国的计划。
策略是设法耗其财力物力,欲施“疲秦”之计,使其无法东进。
战国百家争鸣,计谋自然不缺席。
韩国派了郑国去秦国游说,建议让秦国开凿一条从泾水到洛水的引水渠,以灌溉农田,民以食为天,打仗也是粮草先行,必要性论证充分。
这项工程长达300多里,以秦国当时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很是吃紧。工程进行到一半,秦国受工程所累,觉察出阴谋的味道,想杀掉郑国。
郑国倒也坦然,坦然应对秦王的质问“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万世之功”让秦王觉得也有道理,就让他把渠修完,修渠历时十年。
效果呢?据《河渠书》记载“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灌溉面积4万多顷,亩产都超过一钟。
于是关中成为沃野,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为秦国吞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国人为感念郑国,将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这是在公元前246年的事儿。公园前95年,汉武帝时期,又一个水利专家白公,建议给郑国渠注入更大的水量,又能灌溉更多的农田,后称白渠,也和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2250多年后,公元2016年,郑国渠作为中国“三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申遗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