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不能湮没人性

作者: 桑纹锦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18:23 被阅读158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昨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在上海打工的安徽阿伯想在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到上海火车站排队买票,轮到他了却总是被职工请他 “自己上网去买票”。阿伯不懂怎样网购车票,火车站去到第六趟而买不成票时,终于崩溃下跪大哭。 这则消息引起巨大关注,铁路部门解释说,火车站里售卖的车票有一定的日期,阿伯想买的普通慢车车票只能在网上买,人工售票柜台可以发售高铁票或者长途汽车票,职工已有反复推荐,但是阿伯不接受,一定要买普通慢车票。

这样的解释我是不能接受的。乘客有选择车票种类的权利,为乘客提供全方位购票服务是铁路部门的责任。在德国,十五、六年前就可以在网上买长途火车票(比中国要早得多),然而,每个大城市的火车站里至今都有人工服务柜台。所有在网上能买的车票,在火车站里的人工服务柜台或者售票机上都可以买到。大概七、八年前,德铁想在人工售卖的车票里加收服务费,引起全德国各地民众抗议,部分城市甚至出现游行。后来这个人工服务费也取消了。德国大城市的火车站里,只要不是深更半夜,自动售票机旁边总归有德铁的职工来回巡视,随时向不懂使用售票机的乘客提供贴心服务。

中国近年来总是自诩技术多么发达:火车票都在网上买,坐火车甚至只用身份证就可以通过检票闸口,诸如此类。而发生在这位安徽阿伯身上的事,则暴露了光鲜技术表面下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在中国并非人人都懂网上购票,也并非人人都有上网设备。就算懂上网有设备,不明白怎样网上购票的老人家也一定不在少数,中铁有否想过怎样为这些公民提供最为便捷贴心的服务?本桑建议:向德铁学习,所有种类的车票在网上和售票柜台上都同步提供;如果因为售票软件系统修改困难而短期内做不到这一点,至少火车站里要有员工专职向前来买票的顾客解答各类购票问题,甚至可以代为上网购票。其次,中国的铁路系统好像是只能提前几天购票,具体几天不太清楚,总之就是提前量太少。在德国,提前半年都没有问题。 这样就为乘客提前制定出行计划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值得中国效仿。当然如果要这样效仿,票务软件系统甚至车次编排软件系统就要大改。任何技术最终都应该使人的生活更为便捷、舒适、有灵性而不是给不懂技术的人们设置障碍。出于方便乘客的目的,再困难的软件大改甚至铁路部门各种规章制度的修改都是值得的。

综上所述,中铁的技术布局还处在十分野蛮粗放的初级阶段,德铁的售票服务从整体上来说要细致、人性得多。中铁没有理由自鸣得意,要虚心学习。(当然德铁也并非完美,本桑过去已经数次大声疾呼,对德铁进行批评教育)。

近两年我回国探亲期间,外出时,计程车越来越难叫。原因是,因为我不想安装国内的叫车软件,而计程车司机们现在大多接叫车软件的订单。好不容易用路边招手的方式坐上了计程车,到达目的地时,司机还往往不想收现金,叫我在手机上装个叫车软件用软件过账,因为这样他能获得一些补贴,而我也可以少付一些钱。这里又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爱国如我,为什么若非万不得已,就不愿使用国内的软件? 因为国内的大多数软件实在太不尊重用户。电脑上用的国产浏览器或者门户入口,总是捆绑各式乌烟瘴气的小广告,电脑开机时必须祭出佛山无影手来快速关闭它们才解恨。而国产手机软件,安装时总归要求读取我手机上的全部信息:联系人、地理位置、媒体库等等等等。我若任由那些软件读取,感觉比在上海外滩裸奔更难堪。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软件都爱好看人裸奔,哪怕该软件的实际功能只是提供唐诗三百首。所以我基本不用国产手机软件。其次,中国这两年常常标榜移动支付多么普及,听上去好像很先进。然而同时,国内用现金的人受到了实际上的歧视。计程车司机不愿意收现金就是一例。移动支付的普及给用现金的民众带来不便,这不仅在社会伦理上有问题,国内现行法律其实也是不允许的。

再说,国内的移动支付 “先进” 其实只是表面。大多数信用卡终端不接受外国信用卡,我不能用 paypal 支付国内绝大多数的服务,这令我感到不便; 国内私人公司经营的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正在扮演国有银行的角色,这令我感到不安。 所谓的 “先进” 其实只是个封闭、垄断的清算系统。我对这些私企经营的,封闭、垄断的清算系统持保留态度,所以不用微信钱包也不用支付宝,又没有国内的信用卡,使用现金又不时被拒绝,这两年在国内消费常常四处碰壁。这到底是 “先进” 在哪里?祖国祖国我爱你,请你也给我这种人提供点便利吧!

本文最后想说的是微信红包。自从微信红包风行,回家过春节不再有趣。节日期间亲人们用很多时间各自对牢手机戳微信红包,我跟他们说半句话的工夫,微信几乎可以尖叫 100 次。我真的很伤心也很生气。回家探亲我只想跟亲朋说说笑笑搂搂抱抱,不想要劳什子的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把人情关系扭曲异化到动动指尖的金钱来往,这是一种湮没人性的堕落和倒退,而绝非进步。重要的事情说 N 遍:我们应用技术旨在方便人们的生活,并更好地弘扬人间的爱与理性。国内很多的技术应用,逐利的背后缺乏深思熟虑,光鲜好玩只是表面,本质上腐朽落后甚至变态。当然这跟大环境的文明、理性、进步息息相关。国内社会的文明进化尚且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 技术不能湮没人性

    昨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在上海打工的安徽阿伯想在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到上海火车站排队买票,轮到他了却总是被职...

  • 浮华·背后

    喜好表面的浮华是人性所在, 但将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却在浮华背后。 人们平静的行于浮华之间, 终却在浮华背后湮没于波...

  • 湮没

    踏上车,随着发动机的轰鸣,整个世界被叫醒了,喧嚣了起来。拐到角门,同事还没到,看了看后视镜中的自己,几天...

  • 湮没

    在冬天的深处 坐享一片宁静 聆听忽远忽近的钟声 雪还在赶来的路上 我已经点燃红泥火炉 准备一壶老酒 等待一场酣畅淋...

  • 湮没

    七月傍晚 晦暗的云开始阵痛 黏腻地分娩出一个干瘪的 大头死婴 没人知道他是谁的种 赫尔墨斯,阿波罗,赫拉克勒斯 都...

  • 湮没

    黑暗慢慢的将她吞没,像空气全部抽干,像海水全部涌来。

  • 湮没

    挫败感,彻底湮没了我。 晚上阿爸突然商量去买车。 我很错愕,一如听到消息的阿妈跟老弟。 其实,这个提议并不陌生。只...

  • 湮没

    夜幕之下 虫鸣和蛙叫 不绝于耳 路灯蜿蜒 掩藏在葱葱树影之后 年迈的老狗 伴着身影独行 飞蛾驱逐着光 而星子被天空...

  • 湮没

    杯觥交错的酒桌 灯红酒绿的生活 淅淅沥沥的雨水 滴落,滴落 勾起了历历在目的往事 酸甜苦辣 回忆过于苦涩 记忆太难...

  • 湮没

    “人生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猛然看到这句话,像是一记重锤,让我猛地一惊。因为,此刻我正坐在回家的地铁上,...

网友评论

  • nbzrt:说得有道理
  • 凉风吹过的夏天:今年又没买到火车票,我说什么了么,已经准备骑个ofo四处转转了~~~
    桑纹锦:既然知道每年大致的人口迁移数据,是不是应该可以预先做好运输部门的动员很准备工作呢?像火车票这种,如果数量实在有限,应该可以提供一些老人和幼儿限定购买的专用票,并在火车站售票口发售。还有盲人以及别的残疾人,应该有额外的服务——从售票到上下车——提供。乘客太多不是漠视乘客感受的借口。欧洲在圣诞节前后的铁路运量也十分可观,几乎所有的车厢都满员甚至超载的。 但是,像这位安徽阿伯的情况,在德国就绝无可能发生。如果发生,德铁一定被国民诅咒死了。
    凉风吹过的夏天:@桑纹锦 不是中国的火车票难买 是 春运! 春运! 春运!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上最壮观的每年一次的人口大迁徙,12306春运期间访问量好几亿次,服务器没有宕掉就不错了!
    桑纹锦:可是老人家身体健康状况不一定能好到能骑 ofo 从上海到安徽呢。能骑当然就最好了。

    我还是不能彻底明白为何在中国买张火车票那么难……

    天冷路滑你骑 ofo 也要注意安全~~
  • 一口咖啡一口茶:买不到票是因为本来票就很难买,你即使预留给窗口的票也只会有更多的人排队抢票。你今天只看到了一个大爷买不到票,看不到当年火车站凌晨冻着排队的人群。任何技术的变化都会带来不适,将来等我们老了,我也会不适新的变化。但是,不会因为不适,技术就不变化。也不会因为不适,就去阻止他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人心思变的本性,你看到了一个老大爷的无奈,却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多数人默许的变化。你强调了少数人的权益,可是我们为了少数人的权益,不正是伤害了多数人的平等吗?今天我可以用一个程序,代替我在寒风中排数个小时的队,虽然我依旧可能买不到票,但我节省了时间,免于寒风中冻感冒的危险,免于在一个人群密集的情况中,被偷盗,甚至出现踩踏的危险。难道这不真是这种技术变化的意义吗?
    桑纹锦:@yield 你所说的多数人默许,就可以忽略或者无视少数人的需要,我不能同意。文明进步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尤其是对待弱势群体。
    桑纹锦:@yield 我没有说要取消线上购票,而是说不能无视线上购票有困难的人群。我在上面举的德铁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懂网购的大多数人早就在网上买票了,那些不辞辛劳去火车站买票的人,大多都是需要帮助的人。

本文标题:技术不能湮没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ke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