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作者: 拉斯 | 来源:发表于2017-01-08 22:10 被阅读338次

    人活着要不要制定计划,有计划的做事情?

    人类所有的思考过程,都是基于这个宇宙的规则进行的。人类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是由当时状况和宇宙规则共同决定的。与其说意识是自主的,倒不如说环境是自主的,人在相同事情上做出的不同选择,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当一个富有的人和贫穷的人想买一件价格昂贵的商品时,富人大多会选择立即购买,而贫穷的人会犹疑不决,最后做出当前放弃购买的决定。他们做出的都是对于自身状况的最优决定,这就是人类智力的根本所在。

    既然人在什么环境下做出的决定是唯一的,那么人制定计划与不制定计划有什么分别呢?制定计划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远期利益最大化的决定,而不制定计划是根据当前的情况和部分经验做出近期利益最大化的决定。人做出决定的模式是把当前考虑的要素分配权重,然后利益权重相加,损失权重相加,利益大于损失就决定做,利益小于权重就决定不做。对不同的人来说,同样的东西具有不同的权重。从小得不到足够感情关照的人其感情权重较高,或是希望得到感情而将感情作为利益,或是不再希望得到感情而将感情视作损失。而将感情定义为利害又是一次判断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为了得到感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害,那么感情就会简单的被判定为损失,但若再有一次感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益,那么感情就被判定为有利。所有的一切判断要素,就是在这样的动态变化之中一次次担当重任,在人类的判断过程中发挥效用。那么计划,就是凭借着自己的长期经验,规定各个判断要素的利害以及权重,而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渐修改配比。计划的目标,就是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计划之所以会失效,是因为判断要素中的权重分配并不适合所遇到的状况,而且权重分配只是通过预期而不是真实状况分配的。即使通过真实状况分配,由于人从经历中获得的经验从来都是片面的,制定了适用的计划只是运气而已,大多数的计划都会由于自身见识的断浅而失败。这时,哲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没被证伪哲学规律通适万物,最接近世界的真相,是最佳的分配判断要素中权重的准则。也正因此,才会在哲学框架之下,细化发展出众多自然科学。

    人是什么?

    世间万物,都是人类理解自身的工具。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都是我们人类独特的感官所呈现给我们的世界。人类思维的产物,都是都是在人类思维的内部构造之中的产出物。人能够理解并和他人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说明人类大脑中存在相同的范式。人类一代代循环往复,恰恰印证了我们在身体构造、大脑构造、思维构造中的相似性。我们创造出的思想越多,我们越能更深层的理解我们自己。当前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系统,就是利用我们创造出的整个人类文明,来反向推导我们自身的思维结构。人同整个宇宙一样具有机械性、条理性。人类意识是宇宙规则与宇宙环境的产物,是宇宙物质演化的高级阶段。

    人类意识诞生于对万物边界的划分。人就像一个“判断机”,不断对世界进行简化的判断与定义。简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最终将世界割裂为我们的感官能感受到的最小单位。我们找到了一个小石头的边缘就定义了它,找到一座大山的边缘就定义了它,找到了大山上的一棵树就又定义了它。没有边缘的东西我们就定义不了,比如灵魂、天、地、过去、未来。后来我们可以定义没有边缘的东西了,就是没有形状的定义,没有内容的定义,但是却定义了过程。人死后为灵魂,抬头及万物之理都是天,走过都是地,过去发生的所有都可称过去,将来还没发生的都叫未来。人对不可见实体之物,都不定义实体而定义过程。人对不可明之事物,甚至连过程都未有定义。人对从未听闻之事物,毫无定义,连标记都没有。人最终发现了自己这个有边界的物体,定义形体为“我”。而后发现“我”中还有一个东西,看不到边界,却能感受到边界存在,就以过程定义为可进行思考的“意识”,而后又发现意识之外的不可控制的部分,存有虚幻边缘的意识的另一部分——“潜意识”。而后又各种不同意识划分,其实还是不同时间判断过程出现了差别,人又捕捉到这种差别的边缘,将之分割来了。

    “我”就是在人类的认知体制下,被割离出来的认知体制本身,是人类简化世界的结果。

    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人在判断过程中,利益比损害多出的部分。利益不等同于价值,利益只有与损失共同存在才会产生价值,没有兑现的利益没有价值,兑现的利益才差生了价值。

    人对价值的定义千差万别。有人认为物质利益重要,有人认为精神利益重要,所以有人重利,有人重名。价值的种类,无外乎这两种,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最终,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是追逐利益的,而且个个都是追逐利益的高手,且水平相当。为什么说水平相当呢?明明在现实中有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而每个人做的每一个决定,都精准的恰到好处,所以说水平相当,都是这个宇宙规则的统一水准。

    人对价值的定义,仍取决于他经历的环境。君可见败家子从小娇生惯养,而从小娇生惯养而又赋予精神塑造,却可以培养出大才。有人对享乐乐此不疲,是因为以前太缺乏,即使不缺乏了,也要进行享乐升级,进入到缺乏的领域中去。从小物质困乏并深知困乏的人会猛烈的追逐物质利益,直到满足为止。而后又去追逐其他的价值更大的东西去,比如出家隐修。所以说价值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东西,而唯一不变的是人的逐利性,而且趋利避害。

    理解了人的规律,你看到一个人的现在,就可以推测他的过去,预测他的将来。你可以推测他现在在想什么,碰到什么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人能做的事,也就这么一点儿了。能把所有现象解释的通的就是规律。能长久不被证伪的,就是哲学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rc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