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
一直以來,孟子的“浩然之氣”普遍被学界認為是:一种“神秘主義”的倾向。
也對,也不對。因為“浩然之氣”是孟子的一種:比喻。孟子當然也“详细”(他,既:孟子本人,認為的“詳細”......)的“講明”了他的比喻(既:“浩然之氣”)。
(孟子)曰:“难言也。其為气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则塞于天地之間。”(出自于,同上)
由于孟子在《孟子》(一書)中所説的:“浩然之氣”的比喻,(對于某些人而言、來説、来講......)過于“神秘”,和艰深難懂......以至于,人們‘惯性’的,想要從‘逻辑推理’(既:所谓‘智慧’、与‘思考’层面上......)的层面上,去“理解”它(既:欲“理解”所谓“浩然之氣”......)。
但,這無疑是給本就“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作)的自己,更加一层(或多层、几层......)“雪上霜”。
因為你试圖“诠释比喻”,就好比(你)在诠释“影子”......一樣的。
“影子”不是本体;比喻,也不是。“浩然之氣”,不是: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只不過為:‘浩然之氣’的比喻,和比方。道理是這樣的。
因為,‘浩然之氣’可以“聊”的話,孟子也不用説:“浩然之氣”了。
道理是這樣的。正因為,‘浩然之氣’聊不了、或者叫:不好聊......故,(孟子)曰:“难言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道理是這樣的。
(孟子)大概知道那(既:真·浩然之氣)為什麼......但(孟子)無法用‘詳尽的語言’表明......説明,(真的)‘浩然之氣’不是靠理解、和逻辑推理、理论分析......等等,來“获得”的。
你必须:感受。换句话説:任何,欲求在‘思考层面’“获取”(真)浩然之氣的行為,都是在徒劳無功的:欲盖弥彰、以及南辕北辙了。
道理是這樣的。你越“想”,你离(真正的)‘浩然之氣’就越遠......以及越遠了。
道理是不一樣的。現在的我,可以説:(真)‘浩然之氣’是‘感受’。
感受,就是在:‘養浩然之氣’。道理是這樣的。(真)‘浩然之氣’不是:思考。不思考,不下定義,衹感受......這就是‘養浩然之氣’的:最好办法。
道理是一樣的。但,難的是:“知言”(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
道理是這樣的。‘知言’,需要:見性。見性,需要:“率性”(“率性”,出自于《礼記·中庸》开篇)。
“率性”就是:自觉。就是:自觉性。我們今天説:“自觉性”,“自觉性”......
實際這(既:‘自觉性’)是很難的。‘性’,我們万物(包括,且,不局限于‘人类’......)皆有。万物是一性,但是,我們‘氣’不一樣。
‘氣’其實也一樣(根本上來説、来講......),但所谓的“不一樣”,是“純度”(姑且、假设這麽説罢)不一樣。“純度”越高的‘万物’,對‘性’(既:造物主、理)的理解、领悟,也就越深。越厲害。说白了,就是:越(接近于......)‘透明’,越厲害。
越‘清澈’,越厲害。因為越‘清澈’,“純度”就越高......越高......所以,我們儒家(的人......)最在乎:一個‘誠’(字)。
‘誠’,就是:透明。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归根结底,(從我們‘儒家人’的角度説......)宇宙的真理是:(想辦法)譲自己越來越‘清’,(想辦法譲自己)越来越‘純’(粹)。這是(我們‘儒家人’認為的......)唯一的真理。
人往高处走,‘人’的高处,只有一種:那就是‘清’。
(想辦法)譲自己越來越:‘清’、越来越:‘純’,這就是(我認為的)‘人生’唯一的:高处。道理,是這樣的。
當然,非常非常‘浊’、非常非常‘杂’(既:‘质’),也是一種:“厲害”,當然,那就是:另外一种“道理”了。道理(和欲譲自己越來越‘清’、以及叫:越来越‘純’......的道理)是不一樣的。
越来越杂(既:质),也是一種:“厲害”;但,那(既:刻意或非刻意的譲自己越來越‘杂’、‘浊’......)就离‘性’(既:‘光’、既:‘佛’、既:造物主)越來越遠了......
1.
道理是這樣的。我們儒家、儒学一脉呢,是:欲‘近性’的門派,或者叫:学派,罢。道理是這樣的。‘近性’的‘唯一辦法’,就是:自觉。
自觉性。人,怎麼能做到:自觉,這是一個:老生常谈的話題。
2.
我的理論,和我的觀點偏重于:是‘天生’的。有的人,‘天生’就能:自觉。因為他:‘天生就清’、‘天生就很純、很純’。就像,“一瓶矿泉水里,有一枚玻璃珠”(舉例、和比喻),一樣的。你要(既:在“干净的矿泉水里......”)“找到”、“看見”那枚“玻璃珠”,很容易。“玻璃珠”,代表:‘性’,“玻璃珠”,是‘性’的:比喻。而“矿泉水”,代表你的:气质(儒学、儒家里的‘气质’概念)。
3.
但,若你是一瓶:“可乐”(“可乐”,系舉例、和比喻),在“可乐”里,“找”、或者説:“看見”一枚“玻璃珠”(既:見‘性’),那就(相對)難了。
道理,是一樣的。‘自觉’,對于“一瓶纯净水”(舉例、和比喻)型‘人’來説、來講......是自然的。‘自觉性’,對“一瓶矿泉水、或纯净水”型‘人’來説,来講也“没什麼”。很正常(既:‘自觉性’,對“一瓶矿泉水”型‘人’來説......來講)。
4.
但,‘自不觉’、或叫:無‘自觉’對于“可乐”(“可乐”,系舉例、和比喻......)型人來説、來講地話,也是正常,和自然的。
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什麼叫做:“知言”(“知言”,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見性’以後......(你)就‘知言’了。“理入”(既:到达‘理世界’......)以後,你就‘知言’了。
道理是一樣的。----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二月初七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