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就是顺应天道;也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道德经》里有这样的阐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上善若水,等等。
什么叫顺应天道?天道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整个生长化收藏、生老病死等是十分顺畅的循环。所以我们可以说,善就是使循环顺畅,恶就是阻碍顺畅循环。
比如这里的居善地,善地,也可以叫做吉地,平常我们说是风水宝地。什么样的地才是风水宝地,就是要风、水、阳光等等能进得来也出得去,循环十分顺畅,这才算是风水宝地。
否则,风进得来出不去,那不捂得慌吗?水进得来出不去,不闹涝灾了吗?阳光进得来出不去,不容易上火中暑了吗?反之,出得去进不来,也是一样道理。所以,循环顺畅的地才是风水宝地。
对于身体也说也是一样道理,食物,吃得进去,排得出来,如果很顺畅,身体就健康,是为善;不论是吃,还是排,如果不顺畅,比如吃不下,排不出,那就不健康,是为恶。
还有城市的交通,顺畅,为善,不顺畅,为恶;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管理,政令畅通,为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恶,等等。
老子为什么又强调“上善若水”呢?用顺畅来解读“善”,还有比水更顺畅的吗?
水能以三种状态相互变化,能上天、能入地,不论什么,都不能阻挡它一路奔流到海。所以,在宇宙间,水是我们所熟知的循环最顺畅的一种事物。所以说:上善若水。
当然,老子还说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没有一丁点自己的小心思(恶),都是滋润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
这是水的特性,也是道的特性,所以说:几于道;无限地接近于道。
有人说了:那水太多了,就闹洪灾了,这不就是恶吗?
是的,水太多了就是涝灾,但多与少,并不是水的本性造成的;而是“物无美恶,过则成灾”造成的。
物无美恶,人却有美恶。如果是因人不注重保持水土、乱砍滥伐造成的,就是人的恶(二心、小心思)造成的。
如果不是人为因素,是天然发生涝灾,那也许是天道在“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天然的一种平衡,可以不必在意。
同样,大家谈到“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这个在自然界可以,无论是认证吃谁,都是善,因为动物植物都不会有二心、小心思(恶)。
到了人这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不行,因为人有二心、小心思(恶)。人会因自己的小心思而将“法则”尽量地往有利于自己的这一面靠。
也就是,人为了自己的小心思,有可能会毫无原则底线地做损人利己之事,并乐此不疲,并称其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比如,食肉动物,只要吃饱了、安全没有受到威胁、不在发情期等情况下,通常是不会攻击人或其他动物的。
而人却不同,衣食无忧了就会想要车要房,有车有房了就会想要豪车别墅,想要妻妾成群、奴仆成堆,钱多了还想再多,人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善”就是合道、就是要使循环顺畅;“恶”就是不合道、就是阻碍顺畅循环;行善就是执天之行,就是要使万事万物各归其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想行善,就要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道天天有收获,修道天天减损“我”,直到“无我”,尤其是二心(恶),那我们就开始积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