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6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6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17:12 被阅读0次

第三个方面,精力的来源

外向的人会从外部世界获得精力。对他们而言,聚会、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获得精力的方式。而当他们独处时,就切断了他们的精力来源,很快就会感到精力耗尽和无聊疲倦。内向的人,则是自己制造精力。对他们而言,聚会、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在花费他们的精力。他们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恢复精力。

但是,内向的人并不都安静、低调、不善言谈,当他们精力充沛时,他可以跟你聊上几个小时。同样,外向的人也绝非一定开朗活泼。当他精力耗尽时,也会一蹶不振。

了解自己的优势,可以有的放矢,找寻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人际圈和生活模式等。比如,外向的人要减压,可以开Party;内向的人要减压,则可以读书、爬山等。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内向性格的优势在于,善于保存精力、可以享受孤独、善于思考;外向性格的优势则在于,善于交际沟通、积极性高、热情乐观。

了解完各自的优势,再来看内外向需要成长和发展的部分:

内向的人,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行动力、社交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保持深度的同时扩展广度,增加自己的人生体验,尝试分享;外向的人,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独处能力,增强深入的耐心和习惯,多思考和沉淀。同时,内外向的人也需要了解对方的优势和习惯,从而提升相处的品质。

一位外向的人事主管曾经向我抱怨说:公司新来一个内向的员工,她很希望帮他更快融入团队,但她越努力,对方却躲得越远,让她很不舒服。我告诉她,对待内向员工最好的方式是给他独处的时间,同时提供让对方展示深度的空间和机会。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内向员工的绩效表现常常出人意料的好。以销售为例,不少主管都发现,外向员工可能拿下的单更多,而内向员工拿下的单则更大。反过来,内向的人也要尊重外向者的表达需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表达时间与空间。

也许你觉得自己好像介于两者之间,那你可能属于第三种性格:中间性格。事实上,几乎没有人是完全内向或者完全外向的,只是有的人更偏内向,有的人更偏外向,兼有两者的特质,但又都不占主导,他们在热情洋溢和安静低调之间的切换更加轻松自如,情绪方面也更有适应性。美国心理学教授Adam的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是中间型,另外三分之一是明显的外向型或者内向者型。

如果你觉得自己可能是中间性格,但又不确定,下面几条,可以帮助你来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第一条:我可以单独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这两种情况我都无所谓。

第二条:社交场景不会让我觉得不舒服,但我也不喜欢经常围绕在人群中。

第三条:我觉得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很有趣,但我不喜欢持续太久。

第四条:有人觉得我很文静,有人却觉得我很活跃。

第五条:我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活跃,但安静太久会让我觉得无聊。

第六条:我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考,也很容易跟别人忘我地交谈。

第七条:闲聊不会让我觉得不舒服,但确实会让我觉得无聊。

第八条:对于要不要信任他人,有时我很犹豫,而有时我却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

第九条:如果我一个人单独太久,就会无聊,但和别人在一起太久也会让我感觉筋疲力尽。

听完,我想你对自己已经有准确的认识了。中间性格发挥的好,会让你在工作、生活中如鱼得水;发挥不好,则可能左右摇摆、患得患失。所以,和内外向性格一样,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不同的优势,你就会越来越喜欢自己。

无论哪种性格,要想有所改变,都需要在自我接纳的同时、有意识、有目标、分阶段地坚持自我提升的行为练习,让它们最终成为你的习惯。就像我最喜欢的湖畔派诗人William Wordsworth所说: “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吧,让天性为您引路。”

相关文章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4

    如何拉近跟自己的距离呢?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是从认识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重新建立觉知和连接开始。 现在我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

    这个游戏,你可以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玩,但一定要记得:游戏的目的不是审问和评判对方,更不是给对方贴上某个问题的标签,而...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

    周三早上,你饿着肚子赶去公司开会,领导正发言的时候,你的肚子突然“咕咕咕”地叫了几声,你尴尬坏了,赶紧干咳几下想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7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圈子,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自我需要,可以通过朋友圈来帮忙识别。 看看你发的朋友圈信息,哪一类型...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

    认识自己是我们的第一站。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请你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心目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那是你真实的样...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3

    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1米6,大学三年级”。可是,这真的就是你吗?上...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5

    今天分享一个关键词: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支配、和可控权。如果在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这...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8

    如果说,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镜子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肚子饿”;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1

    每个人的未知我区域,都存在着没有被探索和发掘的潜能。要找到并且善用它们,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通过自我觉察、清理...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2

    今天,我们敲开第二枚彩蛋,听听一位朋友的留言: 这位朋友说:“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每次说话、做事都会斟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vm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