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为我提出了一个今天的话题,但聊来聊去,没法写,不能写,不好写(不好写不是不容易写的意思,而是基于各种考量还是不写为好的“不好写”)。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简要写一个我最近正在追的一场直播,因为当时有事没赶上只好选择看回放(这句写完之后才发现还挺押韵)。就是陈嘉映和项飙两位学者的对谈,因为内容紧实且不容易立刻理解我还做了简要的笔记。在此也复述不了太多,捡一个项老师提到的细节。在“对话”这个话题内,他说(大意)今天人在聊天往往不像在聊天、不是为了打开自己和对方,而是对谈者是我们要劝说和争取过来的对象。我对这个说法挺注意的,显然这种现象似曾相识,直到今天,在各种环境下的对话依然不忘要达成共识,没有共识硬要达成也要达成。评书里都说“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这样的趋炎附势不得不说在很大范围内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土壤,而真正能听到的真知灼见却稀少的可怜。那么对话的意义何在呢?显然,我们已经不注重对话的意义了,而更重视说话者自身的目的和利益。若是一次商业洽谈或是外交辞令,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暗斗式的对话或交谈依然如大火燎原般渗透进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高度的趋利避害意识已经如常年训练有肌肉记忆的运动员那样刻在我们的脑子里了,甚至根本不用经过大脑,嘴已经会自动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话语。这样的交流在日常中仅仅就我个人已经看到听到无数次。或许对话的意义这个话题本身已经不再属于百姓日常了,也可能它真的从来没有属于过百姓日常么?我不敢做这样的猜想。似乎谈论意义已经是专业学术圈的事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倒也不怕,毕竟真相或事实只有很少数人才会了解并能理智地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