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录:夕阳下的诡异唐朝
上一篇:夕阳下的诡异唐朝(36)
穷则思变,短暂停歇之后,屈突通想到了一个人——屯军都尉南城,拥有五千兵马的隋军将领刘纲。
能否与刘纲联合起来,集二人之力,一举攻取潼关,杀死“小强”刘文静?屈突通把这一提议放到了桌面上,他要让大家讨论。
立刻有人提醒:这一提议,似乎已经被提议了多次。
“再议议吧,现在看来,单凭我们一己之力,短时间内很难拿下潼关,我与刘纲虽有私人恩怨,但大敌当前,只要我降低姿态,主动示好,两家开展合作,也并非不可能。”屈突通在为自己积累希望。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两天以后,终于有了结果:倘若平平淡淡地过去游说刘纲,肯定没戏。他只求自保,至于屈突通,也就是个人名。
总之,刘纲绝不会主动出击——除非唐军自己找上门来。
于是一支“唐军”在隋营中草草组建完毕,按照屈突通的战略构想,先派这支伪军偷袭刘纲的大营,杀掉几个人,将刘纲的阶级仇恨彻底激发出来。然后再派遣一支慰问团过去,联络联络感情,相互控诉一下敌人的狡猾与丑恶,最后在友好温暖地气氛中,商量商量共同攻取潼关的时间表。
傍晚时分,这支被赋予神圣使命的部队悄悄出发,不过他们行动很迟缓——毕竟要杀的是自己人,天要再黑一些,才好意思下手。
由于均身着唐军服装,伪军们甚至还与途中一支擦肩而过唐骑兵部队彼此招手,相互致意。
距离目的地还有三里地时,两只队伍再次相遇,唐骑兵将领得知对方也要去偷袭刘纲的大营时,哈哈大笑:“我们已经偷袭过了,你们去了也是白去!”说完打马扬鞭,带领队伍飞驰而去。
既然已经有人偷袭,倒省了力气,于是这支“唐军”快乐返回,向屈突通交了一份圆满的差。
屈突通听完汇报后,浑身颤抖。此时有人提醒,要不要派一支队伍前去救援?
“应该不用,我刚才看到那位唐将的手里,好像拎着一颗脑袋……”一名士兵回忆道。
屈突通眼睛直勾勾盯着这位士兵看,当他的愤怒终于爆发出来时,士兵早已不知去向。
屈突通一下生了病。
原来,嗅觉灵敏的唐将王长谐明显感受到,屈突通极有可能与刘纲不计前嫌,抱团取暖。因此他认为,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杀死刘纲,彻底断了屈突通的念想。
刘文静同意,为表达自己的全意支持,刘文静将军中所有的骑兵全部抽调出来,一并交给了王长谐。王长谐暗暗数了数,算上他在内,一共一百八十三人。
王长谐叹口气后,带领队伍,出了大营。不久之后,他便碰上了那支“唐军”,猜想是被打散的兄弟部队,有心收拢收拢,一起帮着攻打刘纲,可看到他们一个个衣冠不整、纪律松散,就断了念头。
王长谐接近敌营后,并没有冒然行动,他先派人潜行,摸清了刘纲的大概位置,然后开始在周边放火。
毫无思想准备的隋军顿时大乱,有人想到灭火,可拿什么灭?作为灭火的有力工具的水,早已被严寒冻成了冰。
刘纲仓促中准备逃跑,王长谐立刻出现,手起刀落,将刘纲的脑袋劈成两半——后来那位化装成唐军的隋军士兵显然看走了眼,王长谐手里拎着的不是一颗脑袋,而是半颗。
主帅已死,五千隋军立刻自行解散。
午夜时分,战斗结束,王长谐清点了一下人数,一百八十三,一个不少。于是他带着胜利,带着喜悦,带着刘纲的半颗人头,回到了大营——他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刘文静的表扬。
刘文静的表扬非常有特色:“王长谐,你在路上碰到的那支‘唐军’,分明是隋军装扮,你不趁着机会,将他们消灭,反而让他们安然回去,你可真行!”
“刚从隋营中逃过来一名士兵,告诉了我一切,以后记住,在整个潼关,只有咱们这点人了,不可能再有其他唐军队伍,倘若再看到,一定是假冒的,千万别上当!”
王长谐拎着半颗脑袋,呆在那里。
屈突通只得放弃速胜的念头,与唐军相持,这一“持”就是一周。
这一周,长安的李渊也生了病,他待在宰相府对着墙壁,说了无数的话。
这一周,代王杨侑偏安东宫一隅,对着卫文升的牌位,读了无数的书。
都不能再等了。
一周之后,李建成带领人马包围了东宫——屈突通星夜派人传信给代王,告知东边战事——刘文静告诉远在长安的李世民,潼关很快就会被攻破。
于是正在东宫“做客”的李建成与东宫的主人杨侑,几乎同时知道了东部爆发的战争。杨侑精神为之一振,他要求二十天后与李渊谈判,他想拖延时间,等待屈突通胜利消息。
杨侑能拖,李建成却拖不了,他很清楚,潼关一旦有失,大鲨鱼屈突通一旦进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建成担心的倒不是屈突通残存的五千人马,他担心的是,屈突通进来之后,招一招手,将关中地区的隋朝遗老们唤醒,五千瞬间变五万、五十万!到那时,父亲怪罪不说,自己能否活着走出关中回到太原,都是个问题。
因为有时战争,就是一个“势”。
因此李建成很急,李世民也很急,但李渊却不急——一周以来,他已经彻底想通,这个皇帝,还是让杨侑来做,比较合适。屈突通来与不来,杨侑一样当皇帝,结果都一样,因此不需要着急。
总目录:夕阳下的诡异唐朝
上一篇:夕阳下的诡异唐朝(3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