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997187/d4f68961991c824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97187/3a04e3d8762d37b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97187/532c7e5cfe42674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97187/21a35bb1edadb35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97187/dd5bef7467ca5678.jpg)
小的时候,我见到父亲母亲为了"过年",都要忙上一整个月,过了腊八节,母亲就会半夜起来扯油面、请上左邻右舍一起打年糕、泡黄豆磨豆腐、杀猪、杀鸡、做萝卜圆、蒸上米粉肉、糯米圆,父亲也会一直陪伴在母亲的身边,烧起柴火,搬运桶装的这些食材。在这些准备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仿佛年正一步步走近了我们的身边。
最难忘的是打年糕。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家由于人口多,母亲通常要准备三竹萝米,一般是两箩杂交水稻米、加上一箩糯米,母亲都事先把这些米洗好,三箩筐挑到我们木港生产队里加工厂,磨成粉,由于变成粉状的米,已经松散,这个时候加工回来差不多就有四萝筐了,刚好两担,父亲就挑回来,母亲把大灶的火烧开,放上几层蒸笼。这边请来隔壁的邻居,都来印粑,也请几个力气大一点的好手,准备把这些辗碎的米粉和水一起揉成大团,再搓成长条,分成一个个小团,有专门的人搓成小圆球分派给我们这些印粑的人。那时,我们孩子群往往是这伙印米粑的主力军,大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拿着各种各样的粑印,把小米团放在粑印上,抚平、磕出,这样一个个漂亮的米粑就诞生了,最后的工序,母亲就会拿来胭脂沾在棉花上,放点温水,用比牙签更粗点的小木棍沾上胭脂,一一给这些白色的米粑一个个点上红,米粑顿时就有了灵动漂亮的模样,再一个个放在蒸笼里蒸,蒸熟之后,倒出来,放在大的竹樯上摊冷,就成了我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的年糕了。
记得我们小孩子嘴馋,往往在被蒸熟后的年糕是味道最可口的,有糯性和甜味,放在嘴里,柔滑而有米香,我们都会吃上一整大盘,约六、七个,可以抵上一大碗饭了。其中最吸引我们的是,我们家的粑印有我父亲亲手雕刻的鱼的模型,我们孩子都会印上很多这样图案的米粑,在刚刚蒸熟后的时候,我们专拣这些鱼的年糕,吃上这些"鱼",好像真的是在吃鱼一样,那么疯狂和津津有味,心里还在赞叹:"这鱼没有剌多好!真的太美味了!"
想起我们小时候盼着打年糕、吃年糕的场景,我们就感觉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在过年了,在父母为年忙的过程里,我们就感觉到,父亲母亲的勤劳和辛苦全都是种在爱的屋子里,让一家人有好口福和迎接新年的仪式感,而我们孩子的心里,总是不会遗忘:"年年有余,我家有‘鱼’,过年放鞭炮,辞旧岁,春节生春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