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最后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终于还是要淡出历史舞台了。
近些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
尤其2020年疫情开始,2021年的春节年味儿更是陡然而降。
本来期待着来年可以触底反弹,谁知2021只是序章,2022才是正式开始。
直到2023年,肆虐三年的疫情终于结束,大家满心欢喜的盼来了一个没有管控的春节。
谁知年味儿依然寡淡,我们似乎再也回不去了。
小时候,一年之中最盼望的就是跟着父亲去置办年货。
走在集市上,看着人头攒动,对联、灯笼、烟花爆竹琳琅满目,就算不买,只是看着,心里就充满了喜悦。
那时候,永远买不够的是烟花爆竹,尤其是“鞭炮”,粗一点叫“钢鞭”,其实我都不知道具体是不是这么写,只是大家都这样叫。
100响、200响、1000响,多少都不嫌多。
买来之后舍不得直接点了,噼里啪啦一气放完就没有了,那哪儿行?
一定要把他拆开,拆成一个一个,出去装满衣服兜儿和裤兜儿。
手里点根香,点着一个扔出去,乓,边走边点,边扔边乓。
还可以玩各种花样,扔到桶里,扔到雪里,变成兹花,摆出连锁反应,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不知不觉放完了,失落感便油然而生,因为那意味着年也快过完了,永远意犹未尽。
后来禁放了,然后又放开了。
去年北京五环外还可以放,今年改成了全面禁放。
说实话,就是不禁放那几年很多人也都懒得放了,也就除夕夜敲钟时有那么短促的一阵,其他时间只有零星的几个。
为什么不放了呢?
还是那种感觉没了,可能是长大了吧。
但是我同样没有看到小孩们再像我们那时候一样兴高采烈地边走边放鞭了。
再加上不争气的春晚,没了赵本山压轴,已经不知道该看什么了。
可是不看吧,还总觉着大过年的应该有点动静才热闹,那就把它当背景音吧,电视放着,手里该干嘛干嘛。
可谁知当背景音它也不消停,去年的春晚就尴尬得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今年的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淳朴的徐志胜,上了春晚都开始绷着。
本来挺好笑的段子,用他们那种状态说出来,真是不堪入耳。
于是我知道,春晚已经不是给我们这些人看的了。
但春晚是给谁看的呢?
我不知道,也弄不明白,反正我家老爷子听了两句就马上让我换台,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可能人长大了,喜好都会改变吧。
而城市让所有人都长大。
但春节老了,跟不上城市的节奏,不再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反而成了负担。
不如就让他安静的留在记忆中,变成心灵的田园好了。
收藏你也不看,不如点个赞,顺便进来聊两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