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五个子女,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这在乡下是极普遍的现象,他们那一代人,在“人多力量大”的口号下,家家都姊妹好几个。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提出计划生育的政策,当然也没有现在所谓的放开二胎的政策。
我的小姑,也就是奶奶最小的女儿。因为姊妹众多,她也不是最受宠的那个。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养个孩子,那么金贵,从怀孕就开始进行胎教,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也没有现在所谓的: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说法。也没有这样那样的补习班,学习各种技能。对人生进行精准规划。他们出生在农村,如一粒草芥,顽强的自我生长。一代一代的循环着生存的使命。因为生活贫困,爷爷奶奶的首要任务是考虑如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小姑从小就聪明好学。上学的时候,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以至于到我上学的时候,教过小姑的老师,知道我是她的侄女时,还替小姑辍学感到惋惜。她们说以她的成绩,考上个师范回来教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小姑上学的时候,确实是个很有想法的学生,我有拿过她一本日记本。上面画了各种图画,贴着她看过的文章剪报,还有她自己写的东西。记得有一篇是这样写道,下雨了,整个校园都开满了流动的小花,从远处看去,星星点点,煞是好看。我承认,即使是现在,我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爸爸和二叔各自成家之后,不久大姑也出嫁了,剩下小姑和三叔在读书,在爷爷的想法里,读书是无用的,几次都想让他们两个回来帮忙做农活。为了三叔能够继续上学。小姑选择了辍学。
辍学之后不久,家里就张罗着给她说媒提亲。
她不是很乐意,她从小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像大姑那么软弱,一切都听凭父母的安排。因为多识几个字的缘故,她更多的想法是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更多的是想摆脱这命运。
那个年代,在农村张罗对象的时候,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长的高,吃的胖在相亲的市场上是最有优势的,因为身体好,预示着有力气去土里刨食,经济条件会得到改善。那个年代,自由恋爱还是极少的,大多都是靠三村五邻的媒婆搭桥牵线。而小姑个子不高,长的又比较瘦弱,相亲的时候,选择性就相对比较少。因为小姑,在我小的时候,发育比较晚,大家都说我仿小姑了,个子长不高,这让我自卑了好一段时间。
那时的小姑就深知,改变她命运的唯一机会就是嫁人,嫁一个能让她出去见世面的人,嫁一个能让她跳出农门的人。
于是,当得知姑父在三门峡是一名国企员工时,她同意了这门亲事,虽然姑父看起来身体瘦弱,有种先天不足的感觉。说起来姑父家离我们家不是很远,家里的条件稍微出去打听下,都会一清二楚,若能了解清楚情况,小姑也不会受之后的种种苦难。若当时有人去给小姑多种选择,她的命运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但那个时候,没有人去关心这个事情,奶奶爷爷觉得是小姑自己的选择,随她去吧,而她的哥哥都已经成家,有着各自的生活,而小叔还在上学,若爷爷也不供养他了,小叔读书的梦想,小姑还可以帮忙实现。
小姑出嫁的时候,和别家姑娘出嫁有些不太一样,没有锣鼓喧天的阵仗,也没有很多车过来拉嫁妆,小姑说她都不要,因为她的婆家没有能力给他们盖一间房。我的姑父少时丧父,姊妹六人,有的靠着他们家中薄田,有的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各谋出路。他们的母亲面对这种困境,无能为力。他们没有那个条件,摆排场。所以他们只在镇上的饭店摆了几桌酒席,吃完饭后,小姑和姑父就坐车去了姑父工作的地方。
这一去就是三年,当时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联络都是靠写信,小姑会经常从邮局寄些东西回来。那个时候,在村里有人寄东西回来,在村里也是一种荣耀。
小姑还是有一段幸福生活的。那是三年后,小姑第一次带姑父回来。那天天气晴朗,微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小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和小姑父撒娇,小姑父背着小姑在院中嬉闹。奶奶面带笑容的看着,指着晾晒在庭院中姑姑的衣服,悄悄和我说,你看,这外面的衣服就是好看,外面的人就是会享福,连内衣上都绣花。这幅画面,幸福的有些不真实。以致于很多年都过去了,还如此清晰的留在我的脑海中。
在小姑结婚第四年的时候,他们生了一个儿子。恰逢98年的国营企业改制,影响到了小姑父。他们单位赔了一些钱,小姑父就下岗了。这时,小姑父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他下岗后和小姑回到老家,经常住在奶奶家里,我每次见到小姑父不是在床上躺着,就是坐着,念叨着自己这里那里不舒服,爷爷奶奶很是不待见他。即使他不生病,以他的身板根本干不了太重的农活。那几年,小姑和姑父会经常起一些争执。而每次我妈妈说起小姑父,都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里面。就在他们兵荒马乱的时候,我的二表弟来到了这个世上。这个时候,外出打工渐渐流行,小姑父也出去打工了。家里就剩下小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好在,离奶奶家不远,小姑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两个孩子过来。爷爷奶奶帮一下小姑。
记得,那年秋天,我上学回家过周末,正逢家里拔棉柴,小姑恰好也去给我们帮忙。
我们在地里边忙,边聊天,姑姑和我说了一些话,至今我都没有忘:她说,霞,以后你要结婚,不要那么仓促,不要那么感情用事,还是要找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少受点罪,你看我现在······
那个时候,我无法体会她给我讲这些话的意思,只能傻呵呵的笑。
听说,小姑和她婆婆不是很合得来,姑父的哥哥之前在他没有回来的时候,种着他们的地,现在姑姑要种,他们不是很乐意,连话都不讲,当然也不管姑姑他们。每次春种秋收的时候,小叔和爷爷都会去帮忙。因为他们之前在城市里生活,家里缺少农具,有的时候,爷爷会买好,让小姑带回去用,毕竟她没有干过这么重的农活,还有两个儿子要带,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每次见她,都感觉她越发的消瘦了。
人们常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2005年大学放暑假回家。妈妈说你小姑没了。我一愣,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妈妈怎么会呢,没有听说小姑有病或者哪里有问题呀,妈妈说,那天,小姑在厨房做饭,低头和面做馒头,感觉有点口渴,让丁昌(小姑的大儿子)去给她倒水喝,她直起身的时候,晕倒,头碰到了盆上。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不行了。她走的很急,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妈妈说着眼里闪着泪花。妈妈说,你在外面上学,就没有和你们讲,你小姑这一生命苦,这以后留的2个孩子怎么办?大的马上要上学了······
小姑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她平凡而短暂的一生。前两年回去参加堂弟的婚礼,见到一个壮壮的男孩子,叔伯们叫他桐桐,我才知道他是二姑的小儿子,自从小姑去世,姑父忙着养育2个孩子,就很少去奶奶那里走动。而我毕业后,也很少回家,不曾想当年小小的孩童,现在快长成了大人样,我说我是你大姐,你知道吗,他嘿嘿笑笑说,我知道,就是没有见过你,我每次来姥姥家,大妗子都会给我钱。大妗子说你在苏州,苏州在哪里?去年夏天,我去过常州。我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会去常州呢,他说帮他大伯家去那里卖西瓜。后来他就一直跟着我讲他上学的生活,小小年纪的他说话处事,有着和他年纪不符的老练,其实他才刚到了上初中的年纪。我一阵心疼。忍不住问他,你还记得你妈妈长什么样吗?他笑笑说,不记得了,那时候我太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