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小议“韩信巧布背水战”

小议“韩信巧布背水战”

作者: 木易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18:24 被阅读0次

今天收拾书柜,发现一本旧教材,其中有一篇课文是 “韩信巧布背水战”,当时讲这篇文章时,我还十分佩服韩信的聪明头脑。但现在再重新去读这篇文章,忽然对文中的事件有了新的感悟。

韩信在双方对战时将士兵安排在沿河的位置背水列阵。别人都讥笑韩信不会用兵,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但韩信却出奇制胜。原来他是利用了士兵的心理,故意不给他们退路,他们才会拼命战斗,有了这样一支英勇的军队,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当将领们为韩信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后,韩信骄傲的大讲布兵之道。不少人都为他之而感叹 。 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也从此成为千古佳话。

但是,谁又想到过那些被他俘获和斩杀的士兵呢。这十万大军在韩信的胜利中完全成为了毫不起眼的铺垫。

那可是十万条鲜活的生命啊!他们就在韩信的计谋中灰飞烟灭了,甚至连尸首都无处可寻。现在再想想我们一直在称道的那些著名战役,无论是“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还是“官渡之战”。在烧毁了大笔物资,剥夺了无数生命才夺得的胜利之后,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是胜利者们大谈斗法、计谋时的洋洋自得,是失败者顿胸垂足、悔恨时的不人不鬼,或是丧命者的陈尸荒野与血流成河……

“胜者为王,败者寇” ,鲜花美酒、喝彩掌声,送给的永远是战争中的胜利者。,对于胜利者,人们往往欣赏的是结果,而忘记他们取得成功的过程和手段。现在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对生命的亵渎。对残酷战争留下的后果的开脱。

而那些失败者呢。他们得到的又是什么。是身败名裂,还是遗臭万年?我想更多的人则是无法选择的在历史这残酷舞台上,以一个失败者的名义,永远消失。这一切,都是战争留下的恶果。在无数辉煌战争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

战争,让父母之身应对钢铁利刃,战争,让血肉之躯应付水噬火攻。哀嚎恸天,鬼怨神怒。多少万生灵在战争中遭到涂炭,多少万家庭在战争中支离破碎。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古往今来,“顶戴花翎”哪个不是用鲜血浸泡,战役案例哪个不是用尸体写就。这真是“一将成名万骨朽”啊。

现在,仍有很多人为这名传千古的战争而津津乐道。我不能去一一告诉他们这战争的无情。我也不希望谁这样做,任何事都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韩信抹杀了十万生命就不承认他的才能。毕竟在那个时代,这也算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但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总用那个时代的视角去看问题了“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永远是古训啊。

这用无数生命堆砌起来的胜利,还是永远都不要发生了。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我希望都人们能远离战争,世界能永远和平------。

相关文章

  • 小议“韩信巧布背水战”

    今天收拾书柜,发现一本旧教材,其中有一篇课文是 “韩信巧布背水战”,当时讲这篇文章时,我还十分佩服韩信的聪明头脑。...

  • 小议韩信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说的是韩信。最初,韩信在展露军事天才前,以忍出名。 中国人历来能忍,从勾践到韩信,大丈夫能...

  • 韩信如果背汉自立

    第三十回 斩龙且出奇制胜 划鸿沟接眷修和 越大夫文种,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尚且被戮,兽死狗烹,已成至论,足下...

  • 英雄末路也慷慨

    公元前202年冬天,安徽灵璧垓下,历史到了一个转折点:汉王刘邦统率韩信,彭越,英布等六十万大军以韩信为指挥,...

  • 韩信悲剧的造成是自取灭亡?还是被逼无奈?

    韩信,淮阴人。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将军”。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刘邦省了不少...

  • 水战

    父与吾两艘小船,对阵于池内。 父先攻之,未果。吾大笑曰,能奈我和? 父曰:勿满。吾发起攻,结果父大意而败。

  • 【酱香通鉴】刘邦为什么险些要了他亲女婿的命?

    衣赐履按: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分别是赵王张敖(继老爹张耳王位)、齐王(楚王、淮阴侯)韩信、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

  • 他比刘邦还流氓,最后与刘邦同归于尽

    刘邦部下中,最能打仗的当属韩信、彭越、英布三人。三人都被刘邦封王,但都没能善终。楚王韩信被吕后杀死,梁王彭越更是无...

  • 英布造反时,为什么刘邦不派遣其他将领征讨,非要拖着病体亲征?

    刘邦之所以亲自讨伐英布,是因为英布的确很厉害,是仅次于韩信的危险人物。 接下来,津城沐雨带大家了解下英布的具体情况...

  • 华杉版资治通鉴【77】私心太重,患得患失

    武涉走了,蒯彻知道天下的关键在韩信身上,就用相面术来游说韩信,说:“我相您的面,不过封侯,又危险不安;相您的背,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议“韩信巧布背水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hx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