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书单
《不哭》:在这个世界的灰色地带和边缘角落里,一直有人在羡慕你的生

《不哭》:在这个世界的灰色地带和边缘角落里,一直有人在羡慕你的生

作者: 和风与你 | 来源:发表于2017-09-26 14:14 被阅读0次

    文/不晚安

    图/《不哭》


    “那么,我是谁呢?我只是海滩上的那个孩子。

    大海边,一个孩子走在海滩上。退潮了,许多小鱼来不及游走,被搁浅在海滩上的小水洼里。这个孩子在把小鱼一条条捡走,扔进大海。一个大人从旁边经过,劝说道:“你看,海滩这样长,你能帮多少条鱼呢?你能走多远?谁又在乎你做这件事呢?”孩子头也不抬,继续把一条一条的小鱼扔向大海。一边扔,一边说:“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申腹渔

    看完《不哭》是昨天的事,其实年初就买了它,那时候在家养病,医生建议不要看内容太“沉重”的书,一是影响情绪,二是伤眼睛,翻了几页就被老妈制止了。后来它就被搁置在我的行李箱里,直到前天整理东西才又翻出它来。

    应该怎么说呢,依旧记得第一眼看到它时的场景,特殊的纸质和装帧设计,封面只有两个字:“不哭”,我翻了翻,被那个烧伤但依旧笑着的襁褓婴儿深深吸引。

    我查过很多关于《不哭》的书评,除了豆瓣里一些零星的句子和购书链接之外,很少有关于《不哭》的具体内容,尽管看完之后我真得觉得写得很好,被申腹渔独特的写作方式深深吸引。

    《不哭》一共讲述了18个城市边缘孩子的真实故事,挣扎于生存和教育困境中的少年群像,这些孩子们各个因为不同的原因陷入窘境,可是一张张单纯的脸庞和心肠,让申腹渔无数次陷入沉思。

    他作为报社编辑,是新闻传播的媒介,可即便如此,他又能为他们能做多少呢?

    在“孤儿院”里他讲述了一群孩子和一个老师的故事,王家玉一个人收留了200个孤儿,从一个富足家庭生生把自己拖垮,尽管媒体给他带来了资助,可是依旧有人不认可,认为“超能力”的爱心,往往造成不可收拾的残局。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也不禁心中一颤,做不到像王家玉这样的善良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个世界却存在那么那么多声音是来质疑那些善良的,不管超不超能力、是不是导致了不可收拾的残局,我只知道,这200个孩子如果没有遇到王家玉,他们也许会去流浪、会被拐卖或者被坏人掳走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严重地甚至会死于各种灰色地带中……

    没有人可以抵制悲剧,因为每个人都不能决定出身,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去选择,选择自己的人生,最后我们都要千篇一律的死去不是吗?

    柴静曾在《看见》里写过这样一句话: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含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虽然它叫《不哭》,可是却篇篇催人泪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的家庭究竟已经有多么好了呢?

    在《不哭》里有一篇《姐姐不疯》,家中三个孩子,生活在困苦不堪的村子,姐姐为了贴补家用一人在广东东莞打工,在一次惊魂未定、遭遇坏人的经历之后,姐姐回了家。但因为姐姐刚给滴滴寄走了全部的钱,身无分文的她从广东到河南,整整走了40天,回去就被街里邻坊传谣:“被强奸”、“疯了”、“傻了”等等,导致心爱之人退婚、父亲、哥哥打骂,还要逼她嫁给不喜欢的人。

    而一直受惠于姐姐的弟弟,只是一门心思地考研、考博,从未在意过家中的姐姐已经被逼的离家出走、不知所踪了。

    没有人关心这个家里的悲剧人物姐姐,除了母亲担心自己的女儿今天会在哪里过夜。

    直到后来弟弟杨德超在网上看到一张卫星拍摄的实景地图,他下意识地看了从广东东莞到河南信阳的山山水水,他才意识身无分文徒步走上40天、被狗咬、鞋被磨破也一定要回家的姐姐,对于这个家有着怎样的依恋和信任,尽管这个家那般伤害她,她一直在奉献自己。

    于是杨德超便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给父亲的一封信:是什么泯灭了我们最起码的良心?》,点击量当天就已过10万,书上说:“杨德超被放在了道德的审判台上”,我认为道德并不能被审判什么,而是他内心的良知,所以发觉,人有的时候真得是坏透了的生物。

    有时候,就是需要从人性中硬生生地拽出来,用最直接的方式让你的骨肉分离,抽筋扒皮似地鞭挞着,才能唤醒那些已经麻木不仁的良知。而人之可悲也就在于这里,非要造成伤害了才知道自己错了,这还有用吗?不是所有事都是你说一句“对不起”就能还的起的。

    可见唤醒一个人的良知需要多么大的成本,甚至有些时候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仿佛感觉不到疼,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良知。


    尽管后来家人找到了姐姐,可是那个即便被打被骂,看到父亲身体不好,依旧剪掉头发给父亲买营养品的姐姐,她曾经的美好却一次次被践踏,良知也许可以弥补一些东西,可是那失去了的,又怎么能一一找回?

    而《不哭》,仿佛就是社会某些地方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太多生活和环境下的无奈,也带给我很多反思:不是所有穷人家的孩子都能早当家,还有一些因为家庭的重担所累,独自一人撑起了全部的精神压力;也有一些因为生活的困窘而对生活麻木不仁、毫无希望;当然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即使在灰色地带依旧渴望阳光的孩子,而我们这些生在健全家庭的孩子,又有多少是真正懂得珍惜的呢!

    我一直觉得良知不是它要表达的东西,除了对于关注这些边缘人物的呼唤之外,还有很多对于我们自己的启示。

    记得某电视台曾经热播的一档节目,山里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互换生活,城市的孩子“变形”之后大部分回来当了网红,可是山里的孩子回去之后却再也无人问津了。

    所以这个节目究竟在想表达什么呢?又想带给这些孩子什么呢?除了城市“叛逆的孩子”有了所谓的改变,而真正帮助到那些边缘地区的孩子们什么呢?

    对于没有能力完全帮助改变现状的事情,雪中送炭会比大量去资助一些没用的东西好得多。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冰天雪地里挨着的人,他需要的会是一件暖身的衣服或一双靴子,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而我们自己,我认为能做到的就是懂得珍惜,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珍惜家人和父母给自己的一切,要知道,在这个世界的灰色地带和边缘角落里,一直有人在羡慕你的生活。

    他们就像《穹顶之下》一样,都被灰色的雾霾掩盖住了。

    常叹无力的我,依然相信普通个体,也可以“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如果有更多的人,苍穹之下每个善良的人,都成为海边的孩子,一起走在这个时代的沙滩上,为搁浅的鱼儿行走,那么,更多的小鱼就可以长成大鱼,而一些大鱼可以化为鲲鹏,承载更多卑微却努力的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哭》:在这个世界的灰色地带和边缘角落里,一直有人在羡慕你的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us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