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临近,又到了发放职工福利和慰问贫困职工的时候了。这几天,职工们都是“满载而归”,拿的都是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领导们也肩扛手提的,出入于困难职工家庭,把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手中,保证全体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随着工资制度的改革,职工的福利、津贴等统一纳入工资的范畴,既可以现金形式打入职工的工资卡内,也可以在实物发放明细表中签字盖章,并附以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后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还需要采购、运输、保管和发放,没有几天功夫停当不了。那么,单位领导又为何舍简求烦,劳师动众地发放实物呢?毕竟现在已不同于物资匮乏的年代,有钱什么样的东西买不到呢。何况,米、面等食品占地面积大、储存不易,天热容易生虫,幼蛾飞的满家都是,不利于环境卫生。
不过,发放实物自有它的好处。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逢年过节的节日气氛淡了。为了环境保护和人身财产安全,政府明今禁止放炮、点燃煤旺火。进入腊月后,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整天忙忙碌碌,不是排队釆购,就是加工制作,没有闲着的功夫。由此,也造成过节越来越冷冷清清。通过发放福利品,有利于营造点节日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一点紧张气氛。而且,每逢节日,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都会发自内心地期盼着单位给额外地发放点什么东西,并到处打听着兄弟单位发放情况以进行比较,向亲朋好友炫耀着自己单位的福利。
如果以现金形式发放,少了可供比“晒”的物品,让人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职工误以为单位克扣职工福利的错觉。我在基层工作时,为了杜绝釆购漏洞,方便职工生活,将暑期的防暑降温用品和节日福利品以现金形式随工资发放到职工手中。因工资员未能认真解释,使部分职工产生误会。结果,在民主生活会前征求职工意见时,克扣职工福利的意见赫然在目、为数不少。虽然事后都已解释清楚,并受到职工的欢迎。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物发放的必要性,有利于职工情绪的稳定。
前些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就看到过这样的段子,大意是说单位过节发放福利的情况,有的说发了个鸟,有的说发了个鬼,还有的说发了个毬……虽然说调侃的成分居多,但也不能不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加之国家明确要求各企事业单位,不能以“反腐倡廉”为借口,克扣或停发职工过节的福利。所以,经过几年的矫枉过正,各单位又恢复了职工节日福利品发放的传统。而且严格实行招标采购制度,控制价格和货源质量,各项审批、发放程序更加公开透明,堵塞了可能出现的漏洞,使职工福利品发放真正地达到了造福职工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