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受到台风“山竹”的影响,地处北方腹地的龙城近来也是秋风劲吹,楞是把备受雾霾遮覆的天空吹出一片蓝来,有道是:白日天高云淡,入夜皓月当空。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升起的月亮也逐渐地丰满了起来,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八月十五月儿圆。

望着圆月,我不由地想起了月饼。月饼,是中秋佳节的时令食品。那精致的外形、丰富的内含、可口的味道,是我时至今日的最爱,也是我儿时梦寐以求的佳肴。小时候,我的最高理想就是吃,吃好而且能够吃饱。一年之中,只有春节和中秋节才能满足一下自己那看似无底的欲望。而中秋节的月饼,又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殷切的期望,心中暗自想着:长大后挣了钱,一定要买无数的月饼,供自己和家人吃到饱撑。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的短缺和经济的贫乏,人们只能在中秋节来临之前,凭每家必备的供应本去村里的供销社购买每人定量一块的月饼,月饼的品种不外乎郭杜林、提浆和混糖等不多的几种。郭杜林月饼是最常见的品种,上面印着老百姓俗称的鞋底子印记,里面包裹着花生、芝麻、西瓜子仁、青红丝等馅料,吃着甜糯可口、满嘴生香;提浆月饼外观素雅,上面的圆型图案中加上一颗五角星,与边上的波纹一道使月饼看起来充满着阳刚之气,馅料主要有冰糖、青丝、红丝、玫瑰、青梅等;混糖月饼不加馅,就是面粉和糖,上面盖着一枚梅花型的红色图案,像是一位眉心长着红痣的少女,觉着楚楚动人。

每逢供销社开始供应月饼,我们一班小孩就经常地光顾着这里,趴在木质柜台的边缘,踮起脚尖探视着食品框内整齐摆放的月饼,不由自主地用劲呼吸着那诱人的香味,直到有人前来购买物品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柜台。因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在父母于中秋之夜分发月饼后,都要双手捧着月饼把玩上好长一阵,“爱不释手”这个成语用在此刻恰如其分。然后才一点一点慢慢地品尝起来,一改往日狼吞虎咽的吃相,倒有点老牛反刍的样子,只是恨着吃到肚里的月饼不能够返回到口中再回味一次。抬头望着天上的圆月,心里想着那要是块月饼该多好,保证一辈子也吃不完……

参加工作、取消票证供应后,不管是单位发放还是商店购买,我总要大饱几次口福,把月饼当成主食而吃到味酸。尤其是物资交流产业的兴起,全国各地的特色月饼都能随处买到,什么广式、苏式……以及众多的老字号,外观、内含及味道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而且由单纯的节日食品逐渐地演变为社交的手段、沟通的桥梁、感情的纽带。不过,吃来吃去,觉得还是小时候吃过的几个品种最为可口,这也许就是乡愁的一种表现方式。这不,前些日子与母亲电话交流时,她也反复强调着只买家乡的老式月饼,郑重申明外地的月饼不对口味。看来,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是很难予以改变的。

月色渐浓,中秋晚会也拉开了帷幕,我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观看着节目,还忘不了浮想一番,感叹着自己赶上了好时光,实现了儿时追求月饼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