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00后的父母学堂我的日更计划不学有术者慎入
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

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

作者: 竹林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11:15 被阅读1002次

       工作和关系中的转变,都会有一个讨价还价、新旧自我共存的时期。比如:该继续学业还是放弃学业?改在本行深耕还是转行?该继续这份工作还是辞职?在转折期,这些选择都很让人纠结。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转折期遇到的具体抉择会非常不同。要想清楚我们究竟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用经济学的模式来思考选择,我们会考虑风险、收益、成本、机会,各种利弊得失。经济学的模型倒不一定只考虑经济因素,它的核心特征是把各种好处和坏处做加减,然后进行比较。

      在这样的决策模型中,我们想要的,就是怎么获得更完备的信息,来准确地预测未来。这种模型有两个弊端。 第一,谁也没有足够的信息来预测未来。毕竟我们都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这也是我们困扰的原因。 第二,在这样的模型中,其实你并没有做什么选择。你做的只是信息的计算和加工的工作。换句话说,这样的选择是不需要“你”的,假如有一台超级计算机,能对损失和收益的成本做精确的估算,任何人都能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和你一样的选择:这只是比大小而已。

      而心理选择,我们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如果我们把选择放到自我转变的背景上,把选择看作是不同自我的竞争,那我们就要想:每一个选择背后,那个可能的自我是什么?而我们自己,想要成为哪一个自我?

     很多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想得并不是经济上的得失。但是他们仍然会用经济选择的模型来思考。这可能是因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心理选择会比“我能挣多少钱”这样的经济选择要难一些。因为前一种选择,意味着更多责任,意味着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为自我负责的勇气。选择的真正含义,是要用承担选择的后果来体现的。

      可是你要知道,选择就是成就自我的第一步,你就是在用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那个想成为的自己。除非你是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否则就很难真正理解选择。所以当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要非常清楚自己究竟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选择,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该选择什么。

      你可能会疑惑,那选择也要照顾现实啊。如果我的选择完全不顾现实环境,那我岂不是用幻想来逃避现实吗?如果从外在环境的角度去思考,不外乎两种选择:要么顺从,要么反抗。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当我们这么思考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脱离环境本身。 这时候我们的基本假设是:外在的环境是决定选择最重要的因素。

     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环境时,我们就没有在做心理的选择。这时候,你很容易被一种无力感淹没。所以有时候,选择需要我们回归内心。 我们不应该把面临选择事的犹豫当做选择的契机,而是当做自我探索的契机。

    在这个时候,最应该问的问题,并不是当前决策的各种利弊,而是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用过程思维去思考,你就会发现,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你的选择,就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创造自我的第一步。而后面的很多步,要先等你走出着一步才会知道。

     做决定很艰难,当你把选择放到自我形成的框架上,你跟原先选择的关系就不一样了,你不会再被环境或者问题所支配,你的选择不再是环境的产物。不利的环境是自我创造需要面对的现实,需要克服的困难。

     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对风险的感觉也不太一样,以前我们会把风险看作选择哪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我们把创造自我当做目标,风险只是实现创造的一个条件,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如果我们坚定了选择的依据是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风险就不再是决定选择的因素,我们只会从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志向来考虑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cv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