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来了,如何“面”对?

作者: 风之舞555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14:40 被阅读0次

昨日入伏,暴热的三伏天,迎面向我们走来了。

“伏”是什么意思,“三伏天”又是怎样由来的呢?

“伏”,是五行学家对季节的说法。

本来四季春、夏、秋、冬对应五行中的木、火、金、水。木生火而火克金。有火相克,秋天就不敢出来,就要潜伏。

因此,五行学家就把这段时间称为“伏”,也叫“长夏”,五行中对应“土”。加入长夏后一年就是五季。这样木、火、土、金、水,都是相生关系。

就这么多了长夏一季,看来古人也觉得夏天的日子不好过。

因为秋天属“庚辛金”,所以从“庚日”算起。又因为最热的时间是夏至后20到30天开始,所以入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

“庚日”是怎么回事?庚日间相聚多长时间呢?

原来,我国古人采用“干支纪事”的方法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所谓“干支”就是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天干与地支两个字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

所谓“庚日”,就是指干支纪事中带有“庚”字的日子。由于天干是10个,因此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为什么以庚日的起始来设定三伏?

这仍与五行理论有关,因为夏属火,庚属金,五行中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一直伏藏一个长夏(三伏)直至秋季到来。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今年的中伏便是20天,炎夏够漫长。

一个“伏”,蕴藏着古人多少的智慧?由此看来,古人对度过伏天多么重视。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由于赶上了中伏20天,跨度时间长,而且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势不减。这意味着,天再热,出门还得戴口罩,这种感觉很不舒服。

然而,疫情在继续,生活也要继续。

进入伏天,很多人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出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等情况。而此时,天气过于炎热,人体消耗增大,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因此,“开胃、清补”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点,古人便围绕“面”做足了文章。

我国北方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古时入伏时,恰好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新粮营养丰富,做成饺子吃,开胃解馋。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

二伏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人眼里,农历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当然有不少迷信的成分,科学的解释是,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这也是中医养生提倡的“以热制热”法。

三伏吃烙饼摊鸡蛋,也有讲究。

到了三伏,暑热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由于头伏和二伏天气较热,人们出汗比较多,身体损失的营养也比较多。所以,此时要适当多补充营养,恢复体力。由于古代人们普遍生活水平较低,补充营养的主要方法还是吃鸡蛋。

因此,吃烙饼摊鸡蛋,一方面是补充营养,另一方面还有送走伏天的意思(摊鸡蛋,含有滚蛋的意思)。

古人的“面”对良方如何?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大大改善,吃饺子、吃面、吃鸡蛋烙饼都不成问题。

要做的,就是继续发扬光大好的传统习俗,既给自己和家人增加一些乐趣,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仪式感。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伏”来了,如何“面”对?

    昨日入伏,暴热的三伏天,迎面向我们走来了。 “伏”是什么意思,“三伏天”又是怎样由来的呢? “伏”,是五行学家对季...

  • 摄影-饺子

    加长豪华版三伏天终于来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今天别忘记吃饺子? 哈

  • 夏日炎炎,注意防暑

    三伏里最热的中伏来了~ 今年中伏有20天, 暑伏天里中伏最热, 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 “头伏饺子二伏面”, 很多人...

  • 暑伏了

    黄梅天还没结束,又迎来了暑伏,早上又下雨,老家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我也整个仪式感,吃面,到了面馆,来一碗羊肉烩...

  • 二伏面🍜

    老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今天是进入二伏的第一天,西红柿鸡蛋打卤面必须吃起来。 我盼着二伏是希望...

  • 不管什么节气,我家的主旋律都是饺子

    本地风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昨天是三伏的最后一天,按理说应该烙饼才对,结果我那操心无比的婆婆早早打来...

  • 三伏天将至,你的六堡茶准备好了吗?

    三伏天将至,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又到了,重点来了,趁还没入伏,我们如何应对三伏天? 伏,是避暑之意。...

  • 二伏的面

    头伏的饺子二伏的面,头伏饺子都吃了,那二伏的面咱也不能错过。 昨天,就是二伏(中伏),下班下了地铁,我突然想起这个...

  • 天地间的匆匆过客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19年7月末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头伏的饺子还没顾上吃,转眼就到二伏了,这二伏的面...

  • 鲅鱼饺子-china holiday food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拽。接风饺子送行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饺子。中秋饺子,元宵饺子。。。 中国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伏”来了,如何“面”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yg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