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文化
读知彌 | 最在那搪瓷缸子

读知彌 | 最在那搪瓷缸子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12:17 被阅读0次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几年,也是我刚参加工作有工资收入后,每逢过年,是一定要买几斤糖块,特别是牛奶糖果带回家给弟弟妹妹们吃的,算作自己作为长兄的一份心意,也因为幼时在贫困的乡下过年时能吃上糖块太稀罕了,简直是一种自豪与骄傲的标志,而一块糖咬开兄弟两人吃,或姐妹分着吃,更是铭心的记忆。

“有钱了,多买几斤糖块,种类要多些,一次吃个够!”这该是对于贫穷贫困的一种普遍的“报复心理”吧?

而今呢?弟弟妹妹是继续保持着过年买些精致尚好糖果的传统的,我则是面对茶几上摆着的诸种糖果熟视无睹了,这不仅是因为自己患有糖尿病,更在于温饱富裕后幸福的载体多样化了,不再是那么唯一价值取向的寄托了。在我的内心深处,是“思想着的幸福”更为主导了。所以,在我面对《糖茶》这幅画作时,最在意的是那只搪瓷缸子

搪瓷缸子,在我的记忆中,该是1950-1985这35年中,最具时代性文化标志的家庭生活与个人生活的现代化饮用器物,特别在60、70年代,家庭生活中若没有这样一只搪瓷缸子,在小孩子的心中则是很没有尊严的一件事情。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奶奶家有一只上面印着“献给最可爱的人”的搪瓷缸子,是二伯父作为两次赴朝鲜作战的志愿军战士回国后获赠的纪念品,可惜的是没有保存到今天,失去了一个最珍贵的纪念物。若是保存到今天,该是一个重要的革命文物了。

读高中时,住在集体宿舍,每位同学都有一只搪瓷缸子,各个不同,但也只是每人一个,少有两个的,是为漱口用的,摆在床铺下,很有一点风景味道;读石油学校时,搪瓷缸子也是集体宿舍每人必有的,但却不只是刷牙缸子了,时有用来做酒杯的,那真是青春豪迈的一个道具了——碰杯,掉瓷儿而碰不坏,大口的喝酒!友情,豪情,就都在这搪瓷缸子中盛满了。现在,每逢同学聚会时,都会讲起用搪瓷缸子喝酒,大快朵颐的青春故事,是为一种回忆的惬意。

现今温饱富裕后的日子里,搪瓷缸子是少见了,人们居家生活中刷牙漱口也是各色精致的玻璃杯、塑料杯或一次性纸杯了,作为饮水器皿也是各种保温杯、环保杯、健康杯了,搪瓷缸子则成了各旅游景点引人的旅游纪念品了,并特别印有或“文革语录”,或幽默机智语句,我在北京南锣鼓巷游览时,就买了几只送给了同学好友,以不忘共同经历的岁月。

搪瓷缸子,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一个社会与人生变迁的标识。


相关文章

  • 读知彌 | 最在那搪瓷缸子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几年,也是我刚参加工作有工资收入后,每逢过年,是一定要买几斤糖块,特别是牛奶糖果带回家给弟...

  • 读知彌 | 处处留心皆学问

    知彌先生这幅《洗脸吃饭》的绘作,在我看来,撞击人的心灵的,该是那个搪瓷洗脸盆了。 就我们60后一代人来说,住校读高...

  • 搪瓷缸子已落伍,选择这样的办公茶具,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在爷爷的那一辈,喝茶时都会选择使用搪瓷缸子,直到现在,北方人无论是喝水还是饮茶,都比较喜欢用这种搪瓷缸子,这种杯子...

  • 童话|请看好自己的月亮

    女孩生活在搪瓷缸子上,一个积满了厚厚灰尘的搪瓷缸子,如果她是人类中的一员,并且恰好读过一些书,而她读的书里又恰好有...

  • 你记忆中的搪瓷缸

    记忆中的搪瓷缸,应该是爷爷手中,瓷都掉了一圈,依然不舍丢弃的搪瓷缸子,现在想想,只留下满满的回忆…… 我是一个标...

  •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7

    27 比赛结束了,胜利的王琴队每人拿到了一个搪瓷杯子,贾小玲就心思了,不是说天大的好事吗?怎么就一个搪瓷缸子呢?李...

  • 读知彌 | “吃了么?”

    面对知彌先生这幅画作《饿了么》,我就来写一篇《“吃了么?”》。 “饿了么?”除非特殊生活状态下还会互问,温饱富裕后...

  • 【连载】《看乡村小伙如何缔造他的亿万帝国》第五章:人脉

    第五章:人脉 包还是那个大帆布包,洗脸盆还是那个洗脸盆,刷牙缸子还是那个搪瓷缸子…… 两双绣花鞋垫绣载着二英的牵挂...

  • 三炮台

    八月甘南旅行,带了几包三炮台,在那里的饭店喝过二次,一次是用盖碗,没续水可惜,一次用的搪瓷缸子,续水四五次,过瘾。...

  • 读知彌 | “神笔”与“心曲”

    “一直想要一支‘神笔’。画什么,什么就能成真。” “只不过,倘若真有这么一支神笔——我大概还是最想让心电图,重新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知彌 | 最在那搪瓷缸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yd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