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取名字很讲究,尤其是读过书的人,给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更是如此。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中兴大臣也不例外。
现实中,对曾国藩解读的文章多如牛毛,绝大多数都是从其为人品性、修为,以及其对晚清的功过方面来说的。今天我要说的是他的名字的由来,并试着从其改名的过程来解读其本人。
曾国藩小时候的乳名叫“宽一”。作为家中长子,他的出生让曾氏家族放宽了心,毕竟曾家有后了嘛,而且还是个男孩儿,这在过去的封建社会可是天大的喜事。曾家决心要一心一意把他养大成人,所以其父曾麟书为他取乳名:宽一。
第一学名:曾子诚。乳名毕竟是家人在其小时候叫的,得有个学名才是。于是曾国藩的读了十几年私塾的父亲——曾麟书又给小宽一取了个学名:子诚。按其父亲的解释:曾家的后代要做正人君子,须诚实、忠厚、本分、勤劳。由此看来,曾氏家族很重视人品教育,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曾氏家族学习。
第二学名:曾涤生。这个名字是他刚去涟滨书院读书时自作主张更改的。为什么要改名为曾涤生呢?据他当时的想法,他是想涤去尘污,涅槃重生。在改名为曾涤生的时候,他虽还没有中秀才,但已经有了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改这个名字既是他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在涟滨书院读书的时候,他意识到了官场的黑暗,他希望自己未来走上仕途后,能够以己之力带动官场刮起清新之风。足以可见,年轻时的曾国藩早就立下了鸿鸪之志,他要改变大清的污浊之气。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不过,从其自作主张改名来看,有这样的理想毕竟是好的,总比有的年轻人昏昏噩噩的过日子要好。
第三学名:曾国藩。这个名字后来一直沿用到他驾鹤西去都没有再变过。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曾涤生已经通过会试取得贡生资格,离点翰林就差一步之遥了。在会试及第后,他得到了当时的翰林大学士穆彰阿的赏识。穆彰阿嫌曾涤生这个名字老土,提出改一改。而曾涤生当然想抓住被大学士赏识的机遇,顺势提出恳请恩师穆彰阿赏赐一个名字。穆彰阿不愧是大学士,他在得知曾涤生的兄弟姐妹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国”字后,当即给曾涤生取了一个名字:国藩,寓意为:国家之藩篱,大清朝的栋梁,这可乐坏了曾国藩。从这次的改名来看,曾国藩迫切的想为国家效力,他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成为大清栋梁。当然,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曾国藩还是个懂得攀附权贵的人。但他攀附权贵并不是为了贪图享受,而是想借“巨人的肩膀”实现他的理想抱负。千里马再有能力,要是没有伯乐赏识那也不行啊。所以在穆彰阿答应要给他改名的时候,他由衷的高兴。
至此,曾国藩的名字最终定了下来,并再无更改。从其名字的演变来看,曾国藩一心为国的家国情怀早就扎根心底,并试图借贵人之手实现他的凌云壮志。事实上,也正是他对大清的忠诚才得到回湖南办团练的机会,也才有了后来的羽翼丰满,到最后的权倾朝野。
虽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的背后往往又蕴含着人的期望。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期望,但只有期望而不付出实际行动,想必这名字也就真的仅仅只是个符号了。曾国藩在取名字的过程中,既有对未来的期望,也有脚踏实地地行动。在这一点上,我们真的应该向曾国藩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