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的差别是两个世界的距离

作者: 渡舟弱水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22:05 被阅读37次

最近总是为一个段子在头脑中盘绕。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时却是三观的不匹配。当一个人喜爱白水,而另一个人喜爱奶茶,当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白水更有滋味的时候,如果对方是忍受不了白水的寡淡时,这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如果对方认为喝白水是一种伪健康的做作行为时,那么差别的就是两个世界。生活方式层面上的不同可以通过相互影响彼此妥协并改变,而人的精神世界是非常难以变化。因为我们习惯在自圆其说的世界里安逸的生活。

有时的差别是两个世界的距离

讲到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中的语言分区知识点时,特别与学生谈到了在语言中“听说读写”四项的分区情况,并介绍了相应功能区受损将来带怎样的病症表现。期间我谈到了人的优势功能话题,一个人与自己比较,语言四项功能很难完全平衡一般整齐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一项到两项的优势,而这也将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现在的教学模式,对“语言听力功能中枢”发达的人是更为具有优势的,因为更多的时候是要依靠听讲来获得新知。如果不擅长“听”,可以尝试其它语言功能来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偿。一个善于“写”的人和一个善于“看”的人,就属于两个世界的差异。不仅仅在学习上存在差异,在生活中也会出现不同的兴趣领域并表现出各自独有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象一下,善于“写”的人,借助文字可以准确清晰的表达内心所想所思,而善“看”之人呢?恰好又可以很深的体会到文字内在的涵义和隐含的情感与思想。如此看来,这两个世界中的人恰好又是一对好的般配。但如果是一个善“写”的人和一个善“说”的人呢?可以想象一下......

最近自己感觉又一种思想占据了头脑的高地,虽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至少现在或者说近期一直以此来看待生活。什么思想呢?就是承认每一个人都在对他自己生活负责的前提下,应该也能够对他自己的生活有着完全独立的选择权。从哲学上看,任何的存在都有着它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找到理解别人的大门。这也是我今天想写一点关于人与人精神世界差异的缘故。

在社会学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某种文化群体的存在是另一种与之对抗文化群体存在的必要前提。具体来看,就是监狱中帮派的存在,恰好是狱警必须存在的前提。虽然是两个世界,甚至可以说是一黑一白,但不得不说,没有监狱就没有了狱警。这让人想到了中国的太极。如果说这是文化的差异,那么阶层的差异呢?性别、种族、学历等等方面的差异呢?

是否所有的差异都要消除呢?有些要保留下来,以保持多样性,有些可以尽量缩小以保持稳定下的统一。回到教育中来,对于年轻人的引导,是消除差异还是鼓励个性呢?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总的来说,青年人身上那种独具特色秉承天赋的能力,要帮助他激发出来,不要怕异于常人,要敢于超出平均值,敢于冒众人之不同。我们看到的就是,在创意领域,在技术领域,在学术前沿先锋领域,青年人有着不可估量的能量;但是在传统道德、核心素养和朴素价值观这个层面,必要的统一与一致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才华,具备高人一等的智慧,但绝不能有惊世骇俗的叛逆,毕竟文化在创造的涌动中还要继承与发展着。

要有与世不同的个人世界,但也要有与世沟通的那条通道,保持着与众人的接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时的差别是两个世界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hc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