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念的提出
-
产品概念的五个关键要素
-
核心用户
- 产品的重要目标用户是谁 (一个抽象的角色)
- 核心用户定义得越精准,产品设计推广的目标就能更明确
-
刚性需求
- 这些目标用户的痛点
- 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真实
- 刚需
- 高频
- 满足刚性需求要优先于弹性需求
-
典型场景
- 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这些痛点
- 有典型场景才能有“唤起点”
-
产品概念
- 用简短的语句解释这个产品到底用什么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
- “你为了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需求,做了什么东西?”
- “为什么你这个产品做得比别人好?”
-
竞争优势
- 和相对已有方案比有什么优势
- 重点是要选好对比的标的物,不能太宽泛
- 先找定一个对手,仔细分析和做出竞争优势后再考虑拓宽视野和格局
-
核心用户
-
竞品分析
- 竞品的范畴
- Level 1: 相似的产品 (用同样的产品功能解决同样的用户需求)-> Level 2: 能满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从表层到深层需求 - 替代品)-> Level 3:所有消耗用户时间的产品
- Level 1: 这种层面的分析只能带来一些功能的优化,不会为产品方向带来什么新思路
- Level 2: 找到功能背后要满足的用户需求,只要能解决同种需求的产品也算是竞品
- 同样的产品也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 在不同层次上,通过对不同的竞品做分析,可以给产品更多跨界的思路
- Level 3: 互联网/手机上的所有产品都是竞品,竞争的是用户仅有的那点时间
- 竞品的范畴
问题和解决方案,先后顺序不一定重要,重要是要找到它们的匹配
-
用户分类的方法
- 分类的主旨就是:
- 把全集分为子集后,最大化不同子集之间的个体差异,最小化同个子集内的个体差异。
- 不同细分用户的“需求场景”差异要尽量大
-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
- 如果产品的用户和多边的,根据不通过角色分
- 新人、中间用户和专家
- 根据人口统计信息 (客观信息)
- 根据产品的业务场景
- 分类的主旨就是:
产品概念的筛选
-
筛选产品概念时需要考虑的维度
-
内部
- 能力
- 人:
- 团队是否与要做的事情匹配
- 财:
- 资金的支持是否到位
- 物:
- 行业资源
- 业务能力
- 人:
- 意愿
- 使命
- 想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 愿景
- 希望成为什么
- 价值观
- 觉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 使命
- 能力
-
外部
- 价值
-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产品、公司或者说人是否能成功的最大因素是时势
-
所以筛选一个好的铲平概念时必须要考虑各种外部因素
-
宏观价值:天花板
- 对某个行业宏观价值的思考:最大规模?增速?现在处于什么时期?
潜在用户 x 单用户可挖掘价值 = 行业天花板
- 对某个行业宏观价值的思考:最大规模?增速?现在处于什么时期?
-
微观价值:身边人
- “你自己需要这个产品吗?”
- 找到身边的“种子用户”。“种子用户”是受你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困扰最深的一小群人,是最早的一批用户。
- 接触用户,验证概念
- 从种子用户到潜在客户
- 核心用户: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那个群体
- 目标用户:现在能和产品发生关系的用户群体
- 潜在用户:产品未来的潜在发展方向能带来的用户
-
- 成本
-
宏观:不太受企业控制的大环境
- PESTEL
-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
-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产品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来迎合市场。比如淘宝的旺旺迎合了讨价还价的习惯,支付宝迎合了信用体系缺失的环节。
- PESTEL
-
微观:行业环境
- 分析行业环境的时候要考虑5个方面:
- 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能力
- 主要判断指标为市场成熟度与竞争激烈度
- 成熟度低的早起市场,竞争对手少,但是用户教育成本高
- 竞争激励的环境,可以考虑往行业上流走
- 主要判断指标为市场成熟度与竞争激烈度
-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高科技的产品门槛高
- 依靠商业模式的产品门槛低
-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不仅仅是同类产品,参考上一章分析竞品的部分
-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能力
- ❗️在互联网行业要特别注意你做的产品和BAT这类行业巨头的关系,如果它们的产品也可能会往你做的产品发展,你产品的发展方向最好和这些巨头发生互补,或者快速做到巨头愿意收购的地步
- 分析行业环境的时候要考虑5个方面:
-
宏观:不太受企业控制的大环境
- 价值
-
内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