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黄王终结
朱温捅了个大乌龙,闹得朱李二人反目,这对黄巢来说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他怎能高兴得起来呢?已是将近古稀之年的黄巢在起义以来的数十年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喜悦,有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凄惨,有同生共死的怒吼,也有醉生梦死的奢靡。
年老之人最害怕孤单,因为这种孤单比不上孤独的境界,却别样的惹人倦怠,更何况是一个正在跌入低谷的耄耋老人呢。
自从被赶出长安城以后,黄巢的心绪就变得异常低落,这种低落不是战略上失败的惋惜,也不是缺少太监宫女赞扬吹捧的凄凉,而是回味往事忆起的人生几十年的身世浮萍、屡试不第、聚众反抗、称王称帝、兵败沦丧,有的时候人在私欲膨胀的时候确实需要挫折和羁绊来为已经发热的头脑警醒,可这些对已经心灰意冷的黄巢似乎并无卵用。
痛定思痛,方能止痛。
虽然兵败长安,黄巢除了灰溜溜的逃走并没有什么可称颂的建树,再次回归流寇做派,一路上攻城屠城,以发泄心中的怒火,将打败仗的怨气无休止的强加到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手里,这是懦夫的表现,这是野蛮人的行径,这点黄巢同志也是不置可否。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黄巢遇到了人生滑铁卢,陈州城下损失爱将孟楷,而后又败给朱温、李克用,最后竟然被追到了老家冤句,他应该想到了这还不是最为凄惨的,现在的他甚至都不敢想象明天自己将面临的会是什么新的困境,那样的话他只会被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击垮,可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七日,一路只有千余人的败军正在朝着泰山狼虎谷方向逃窜,身后的大队人马紧追不放,谁能想到这支败军的首领就是三年前意气风发进入长安城的黄巢呢?幸亏这里曾是黄巢军的藏身之地,谷口窄狭,又遍布机关,官军一时难以进入,黄巢的千余败军尚可勉强支撑一时。
此刻的黄巢心力憔悴,他已经无心于思考任何事情,只想着能有一方土地足以让自己安度晚年即可,功名大业哪样不是转头即空,甚至开始后悔自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把家族的私盐产业发扬光大,住着不算豪华的小别墅,驾着两匹马拉的豪车,安逸潇洒的享受人世间的平淡和儒雅,而这一切的一切终究是过眼云烟。眼前是上千饥肠辘辘、垂死挣扎、几近绝望的兄弟,是光秃秃的群山连绵,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悲凉,黄巢忽然间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似乎有着和他同样的命运,项羽。
此刻的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项羽为什么要乌江自刎,虽然他也知道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流传已久的诗句,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此情此景已激不起多少雄心壮志,再多的豪言壮语都将转变为心灰意冷,此刻他的脑海里再没有家人、没有兄弟、没有士卒、更没有千秋大业万载功名,只想静静的坐着,然后慢慢的老去。
将士们正在喧闹,甚至分分钟都有可能哗变,黄巢也懒得去管,只是静静的说了一句:“让他们去吧,是我对不起他们。”似乎满满的都是对大家的愧疚,可这又能如何呢?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难道该为今天的局面承担后果的是另有其人吗?
当天晚上,黄巢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面无表情,若有所思,只有外甥林言始终伴其左右。第二天一早,黄巢下令遣散军队,将所有的财产分给大家,自谋生路去吧,等所有人陆续走出谷口,黄巢也用那把陪伴自己数十年的长刀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很快,一骑快马从谷中冲出来,马上悬挂着一个血淋林的包袱,往官军大营方向疾驰而去,这位骑马的人正是陪伴黄巢一夜的林言,他准备拿这颗人头去换取功名。只可惜,林言自己的脑袋也被装进包袱送到了僖宗手里,自此,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