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芳 坚持分享2246天 2024-05-27
青少年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往往会因为外在的压力和不满而产生对自己不良的行为,如厌学、不喜欢老师、不去学、打游戏、离家出走、报复等行为,有的还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令人痛心。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快乐。如果家长在孩子情绪稳定时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聊聊他们这些做是否是自己想要什么?离他们最想要目标(上大学、当医生、警察、当兵、到大城市生活、外企央企大公司工作、为父母养老等等)是远了还是近了?对自己有啥损失?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让孩子多说说,孩子自然会理清。然后问孩子怎么去面对这类事情,怎样对自己负责,从而改变孩子的认知。认识改变了,怎么做能重来回到学校,怎么重新拿起课本去读、去写去学,让孩子去说去模拟,最后陪孩子一起去做。如果孩子想去打工,让他自己或者陪他去市场上一家一家去问问,看他能找到什么工作,找到了让他去体验一段,看看怎么样?找不到工作,看看他准备怎么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养活自己,父母老了不能再为他提出生话保障了,他又能靠谁生活,有危机感了才能看到自己现在的弱小,才有动力去学知识学本领。在学校不只是学习,也是培养意志力,养成良好习惯,学习和人交往相处能力等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些能力学习是在学校家长的保护下学习的,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的。将来到了社会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情,那时将没有保护机制,完全需要自己去应对,现在所遇到的挫折会成为将来的宝贵财富。这些让孩子都理清了,孩子自然就令会明白怎么做了,关键是家长的柔和的询问,让孩子说,而非家长滔滔不绝的讲大道理。当然,孩子说不出来时,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慢慢引导和孩子一起探讨,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和一起的,是支持、欣赏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