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悟】四加行

作者: 无戒可守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10:14 被阅读0次

四加行,就是在加行位里面要伏除二取;也就是说要对于所谓的能取、所取,要能够把它伏除。

在我们进入大乘的“见道”之前,我们必须要先知道,我们觉知心的所取跟能取它的虚妄性。

四加行仪轨,简称四加行,大乘佛教法相宗指五位中加行位。

四加行: 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

从三国以后到唐宋元明清的历代法师们,都是这样解释四加行的:

暖:就是把我们的恶念慢慢转成善念,善念慢慢转成清净没有妄想的境界,功夫到了暖法,全身软绵绵的,如婴儿一般。

顶:就是达到很高的清净境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忍:就是忍受,修忍辱波罗蜜,妄想截断了,超然独立。

世第一法:就是能断一切法,作人到达了顶尖,但仍未超出世间。

所谓的“加行”,就是用自利利他的心,勇猛地修行不退,称为加行。

菩萨的加行以布施来说是菩萨应该观察:要给予众生利益,现在有众生来求助,就要欢欢喜喜地布施给他。

另一方面,布施可得大财福德,将来会有更多的大财宝、福德布施给众生,所以要努力布施。

在另一方面是菩萨深知自己有悭贪的心,要用布施来对治他,故要努力布施,此就是布施的加行。

四外加行的具体修法

外加行的具体修法可以分个二阶段:外加行的修法与内加行的修法,为什么要分这样的二个阶段呢?

如果我们首先没有修外加行,我们就不能生起“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不能修好其他的修法,所以必须先修外加行,然后再修内加行,在外加行与内加行修完之后,就要修正行。

正行的修法有很多种,不同教派有各自不同的正行修法。例如,宁玛巴要修大圆满,萨迦巴有道果的修法,有喜金刚的修法,也有时轮金刚的修法等等。

但是,五加行是所有教派共用的,无论是修宁玛的正行,还是萨迦的正行,都必须要修五加行。

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的这些加行修法,在名词上虽然有点不一样,而实际上其整体修法是一致的。

所有的教派都强调要修皈依、发心、金刚萨埵等五加行,所有的密法都是这样要求的,没有一个例外。

我们修外加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离心”,如果你现在真正已经具备了出离心,则已经达到了目的。

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一定要修外加行,修了一遍以后,要看是否生起了出离心。若没有,还得修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有了为止。

总之,没有出离心之前要反反复复修,真正有了出离心以后才能够停止修外加行,无论修多少遍都是需要的。

外加行一共有四种修法,修行这四种法就可以培养出离心。

第一个修法是 人身难得

第二个修法是 死亡无常

第三个修法是 因果不虚

第四个修法是 轮回苦海

我们通过人身难得与死亡无常这两种修法,要断除对我们现世生活种种的“贪欲心”。

通过它们,我们就知道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得到以后也不是常住不灭的,而是无常的,然后就开始真正地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真正知道了自己活着的意义。

我们通过因果不虚与轮回苦海这两种修法,来断除对来世的欲望。也知道下世我们要转生六道轮回里,地狱、饿鬼、旁生、人、阿修罗及天,没有第七条路。

即使你转生到三善趣,其中的痛苦虽然相对而言要小一些,但是轮回中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痛苦的,所以我们会对后世的人天福报毫无兴趣。

若这一世不修行,下一世不但要回来而且很可能投生于三恶道,那就更可怕了,我们会觉得再入轮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世间人的所做所为一切就是为了人的一生短暂的,而佛教不是这样,不但为了现世的快乐,也为了生生世世的快乐。

不只为一个人的幸福,且为所有人的幸福。外加行也叫共同的外加行,为什么呢?

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四个修法和小乘的观点是一样的,不是大乘佛教不共的修法,而是大小乘所有佛教徒共同的观点、共同的修法,所以叫做共同外加行。

在这样外加行修完了以后再修内加行修,内加行的修法一共有五种:

第一修 皈依、发心

第二修 磕长头

第三修 金刚萨埵

第四修 曼扎

第五修 上师瑜伽(相应法)

整个内加行修完之后,就要修正行。正行的修法有很多种,不同教派有各自不同的正行修法。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

相关文章

  • 【缘悟】四加行

    四加行,就是在加行位里面要伏除二取;也就是说要对于所谓的能取、所取,要能够把它伏除。 在我们进入大乘的“见道”之前...

  • 破 执

    因缘得悟 因悟惜缘 缘悟相伴 心似莲花开 只是那莲花 不是骄傲的孤...

  • 2019-03-11

    地四、顯加行【遍於一切正加行中,應修如是上品助伴、上品所攝,無倒加行。】這是第四科顯加行,也等於是讚歎的意思。「遍...

  • 【缘悟】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 因为它不但在于“修定”,更是以“...

  • 【缘悟】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 因为它不但在于“修定”,更是以“...

  • 【缘悟】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 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

  • 【缘悟】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 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

  • 【缘悟】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 因为它不但在于“修定”,更是以“...

  • 【缘悟】四果罗汉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是小乘佛法中修行次第的四个阶段(果位),合起来称为“四果罗汉”。也就是说,要修到...

  • 麦彭仁波切 著 般若摄颂释(18)

    第四品 庚三、广说分五: 一、修学加行之次第;二、真实成就彼加行果之理;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四、如是趋入行者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悟】四加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kc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