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人物
中世纪的城堡上,没有等待被拯救的公主

中世纪的城堡上,没有等待被拯救的公主

作者: 方不雨文字乐园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1:05 被阅读5次

    一直以来,我们看的童话,公主似乎从来都是被拯救的样子。

    长发公主,在高塔上等待一个能解放她的勇士。

    白雪公主,等待一个能打破沉睡魔咒的吻。同款女主角还有睡美人。

    灰姑娘,等待那只适合她的水晶鞋,等待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机会。

    在这些童话里,公主永远纯真善良,也永远在等待,她们缺乏主观能动性,仿佛只要杵在那,就会有贵人来相助,好运与真爱就会滚滚来。

    但我们知道,现实中,很少人有这么好的命。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要主动争取。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真正的中世纪,公主及其所代表的贵族女性,一点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柔弱无助,相反,有些时候她们是硬气霸道的。

    BBC有部纪录片,叫《中世纪生活》,里面有个故事:

    在12世纪,有个叫Nicolaa de la Haye的贵族妇女,她是英格兰林肯郡领主的长女和继承人,丈夫是海军军官。1217年,丈夫去参加十字军东征,法国军队来袭,将他们的城堡围个水泄不通。

    而这姐们,一点都不虚。当时她作为林肯郡的治安官,在城堡上指挥作战。最终和骑士之神William Marshall合力击败法军。

    当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

    这在当时,并不是个例。欧洲人为了生计,很多都会外出经商。丈夫常年不在家,就会把家里的大小事务以及财权,都交给妻子。她们享有很大的独立性,俨然是家长的地位,而不是丈夫的临时代理人。有些妻子对于家庭的统治力可能比丈夫还高。

    此外,中世纪的女性不能轻易被离婚。

    在希腊和罗马时代,离婚时犹太男性单方面的权利,一纸休书下来,妻子无法反驳,只能接受被赶出家门,法律无法干预。但在中世纪,丈夫未经妻子的同意不得离婚,在德国,还需要得到官方机构的调查与认可。

    女修道院的存在,也为中世纪的女性提供了追求知识和政治权利的机会。

    进入女修道院的女性,因为等于是把自己献给上帝,因此不结婚不会得到世俗的排挤,她们可以尽其一生实现自己学术、创作上的抱负。那时候不乏一些在文化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女性,她们很多都在女修道院里呆过。

    一般而言,我们对于中世纪的印象都是黑暗压抑,但实际上,那时候很多制度是蛮合理并且富有人情味的。

    欧洲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起同时期的中国不仅会更高一些,有些风气放在现代都会觉得是很大胆的。

    比如,一个有权势的年轻女性掳走自己心爱的男子是很正常的事。

    有个叫马乔里·卡里克的女伯爵,有一次在外出打猎的时候碰到一枚美男子,一见钟情,然后就用各种手段把他带回自己的城堡。把他困住了十五天,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可得知,但他们再次出现时,就已经是夫妇了。

    再比如,如果丈夫无法令妻子满足,妻子有权力出去寻欢作乐。

    没错,出轨不是男人的特权。如果家庭生活不够幸福,妻子也不会因为寻找自己的快乐而被社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贴上“荡妇”“婊子”的标签。

    更夸张的是,妻子有权利指控丈夫无法令自己满足。而这需要官方机构的认证,因此就会有女修道院那群“师太”们能在旁观察两夫妻的性事,评头论足,并给出指导性建议。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觉得,贵妇就是养尊处优,公主就是弱风扶柳。但历史的真相和我们所认为的刚好相反。中世纪的女性,没有我们想象中柔弱无力,相反,很多时候,她们都敢于捍卫自己的权利。

    这个事情其实想想也知道。像是叶卡捷琳娜、伊丽莎白一世这样的女帝,她们在公主时期如果一身娇气,又如何在男人的世界中成为政治斗争的得利者,直至踏上权力顶峰,令众人臣服?

    如果我们能看清历史本来的面目,就会发现,中世纪的城堡上,没有等待被拯救的公主。

    真正的公主,都不一定有娇气。公主病,其实是个伪命题。只是如今我们很多人,都把它当了真。

    PS:有一篇学术论文叫《漫谈中世纪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变化之札记篇》,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介绍中世纪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分析了深层次原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世纪的城堡上,没有等待被拯救的公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w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