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的礼物

作者: 千白莫 | 来源:发表于2020-08-27 22:47 被阅读0次

茨威格用了一少部分篇幅描述了诗人里尔克,也描述了他与诗人的友谊,尽管篇幅有限,但读来会让读者一下子对这位诗坛的佼佼者产生好感方向的兴趣。只写一个细节,原文如下:“如果有人借给他一本他还不知道的书,在他归还时这本书会用缎面纸平平整整地包上书皮,系上彩色缎带,如同一件节日礼物一样”。即便我还没好好读过里尔克,但仅仅看茨威格的描述也对其窥见一二。里尔克的自由感和细腻以及对书对诗的忠贞和钟情,会让任何一个只听过这位诗人的大名而未读过其诗的人感叹:哦,怪不得他会脱颖而出、他的诗会出名;进而会去买一本他的诗集来读。这样的进入很让人觉得幸福,我很可能很快就会有如此体会。

在我目前为止的有生之年里,借出去的书虽然不多,但回来的更少,后来干脆不借书了。只有一位,借出去的书不仅回来了还用牛皮纸包好了书皮,拿在手里感动至极,至今放在书柜里在五颜六色的书脊中那几本牛皮纸色的书脊总是显得很别致。且不管是生活习惯好还是真的爱书之人,我的朋友自然也赶不上里尔克半分,但这个小小的细节,包括里尔克的故事,不禁让我重新审视了自身的生活。也就是说,比如我们自小生活在一片沙漠之中,荒蛮而粗粝,自然我们的意识中也很难有比荒蛮和粗粝高很多的生活体验,而天生认为生活本来就是如此。书中……我忘了是哪位大师和茨威格说的了,只有离开欧洲才能了解欧洲,对此我有些微薄的体会,在大洋彼岸生活的时候我才慢慢意识到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周遭。我们是否在“沙漠”之外本来还需要些其他的东西呢?去图书馆或是在朋友家借到了一本心仪的书,读完之后依然如借来时一样还回去,这似乎是如白水般平常、天经地义,但这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极大疏漏的。仔细想想,向人或图书馆借了一本自己想读的书,读过了,有了新的体验和收获,自己的身心某种意义上发生了新的焕然之变(尽管可能很小),理当包上书皮,系上彩色缎带,如同一件节日礼物一样地还回去。世上本没有粗糙与精致,但并非是过哪种生活的人多了就有了粗糙或精致,而是个人的意识在哪里,是否有让自己慢慢从蒙蔽中苏醒的迫切企望。倘若有,还不快快改变,更待何时。

相关文章

  • 里尔克的礼物

    茨威格用了一少部分篇幅描述了诗人里尔克,也描述了他与诗人的友谊,尽管篇幅有限,但读来会让读者一下子对这位诗坛的佼佼...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2

    《给青年诗人的信》是里尔克寄给素不相识的一位青年诗人卡卜斯的10封信,卡卜斯读到里尔克的诗,心有所感,便给里尔克写...

  • 诗歌分享(4.18)

    秋日 [奥地利]里尔克

  • 我喜欢的诗歌

    秋日 (里尔克) 冯至 译 预感 (里尔克) 北岛 译 伤别赋 (陈先发) 镜中 (张枣) 大企鹅 (老王子) 秋...

  • 2017-05-22

    图像与花朵 波德莱尔和里尔克

  • 里尔克

    里尔克 |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奇迹和痛苦来自另一个地方, 并非一切都像人们以为的那...

  • 里尔克的孤独

    曾经,一位姑娘向我谈起里尔克 那是去年的事情 后来,她赠我离别 里尔克的孤独延伸至我 并漫过了今朝

  • 诗就是思与存在主义(1)

    “诗就是思”这一观点是里尔克所推崇的,这句话所要表明的思想便是里尔克对于诗歌创作的要求,可以这样理解为,...

  • 我不和活着的人辩论

    神意需要在男人们中讨论——里尔克

  • 读诗:里尔克《音乐》

    读诗:里尔克《音乐》 文/ 思 1,读诗: 《音乐》 / 里尔克 你在吹奏什么,男孩?它穿过一个个花园 像一串脚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里尔克的礼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zh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