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散识》道派卷☯灵宝派

作者: 喜帝洲盟樂園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4:47 被阅读1次

☯灵宝派的发展

  灵宝派出现的时间大致与上清派同时,以传授洞玄灵宝部经而得名。其传授关系,据说是由葛玄传授郑隐,郑隐又传授葛洪,葛洪又传授其兄长的儿子海安君,海安君又传授葛洪的从孙葛巢甫,后又传授任延庆、徐灵期等,由此得以广布。从东晋末年到刘宋初年,灵宝经书有了很大发展,已达55卷,信奉者也日益增多,影响相当广泛。

  灵宝派的主要经典是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此派与上清派一样,代表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他们把儒家的封建伦理思想和修道密切结合起来,其修炼方法主要是符箓科教,注重斋仪,同时又受上清派的影响,也讲思神、诵经,对金丹和房中术甚为轻视。从其重视符箓科教方面来看,它比上清派更接近旧天师道,但实际上却有所区别;它也强调济世度人,因而与上清派着重于个人修炼有一定的区别。

  由于灵宝派既保留了旧天师道能够吸引群众的某些思想和宗教活动形式,又革除了那些庸俗粗鄙和反映农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内容,在修炼方法上也比上清派更简便易行,所以更能适合当时中上层人士的口味,发展相当迅速。至南朝宋陆修静时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北宋时出现的阁皂宗便是由其繁衍而成。

☯阁皂宗

  阁皂宗为符箓三宗之一。形成于北宋,流传至元明。阁皂宗是灵宝派发展到以阁皂山崇真万寿宫为传播中心时代的别称。它本是灵宝派,但又是灵宝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灵宝派自陆修静后传承不明,隋唐时在社会上默默无闻,直到北宋时才在阁皂山出现传授灵宝经箓的阁皂宗。宋哲宗时,敕令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经箓三山,三宗鼎立的格局形成。两宋时灵宝派道士编成几部大型斋醮科仪全书,如林灵素《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这时的灵宝道士多活动于社会底层,地位和影响都不及龙虎、茅山宗道上。到元代,该宗已衰微,但仍受元室尊崇,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第四十六代宗师杨伯受封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元朝以后阁皂宗统入正一道教体系。


联系道长获取《玄门散识》完整版!

道长QQ:364618948

电话:18045933058

微信:13945602522

相关文章

  • 《玄门散识》道派卷☯灵宝派

    ☯灵宝派的发展 灵宝派出现的时间大致与上清派同时,以传授洞玄灵宝部经而得名。其传授关系,据说是由葛玄传授郑隐,郑隐...

  • 《玄门散识》道派卷☯东华派

    东华派由灵宝派衍化而来,两宋时,由宁全真所倡导而创立,宁全真曾从田思真和仙人任子光受教。得东华、灵宝二派法箓之传,...

  • 《玄门散识》道派卷☯金丹派

    ☯金丹派的形成和发展 金丹术源于原始宗教中的巫医,后来,道教中有许多人以金丹术为己任,以传布丹术为方向。东汉末年,...

  • 《玄门散识》道派卷☯内丹派

    ☯内丹中派 内丹中派是元朝道士李道纯所创立。李道纯,道号莹蟾子,为白玉蟾再传弟子。其学以全真南宗为主,兼取北宗。在...

  • 《玄门散识》道派卷☯闾山派

    闾山派最早源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不断吸收与融合道教派系中净明道、灵宝派诸派的宗教形式,逐渐形成一个以福建为中心向...

  • 《玄门散识》道派卷☯清微派

    南宋时流传着一种"清微雷法",自谓其符箓出自清微天元始天尊,所以名清微派,主要是由上清派衍化而来。此派尊奉唐朝的女...

  • 《玄门散识》道派卷☯武当派

    ☯武当派的形成 武当道派是指历史上曾兴盛或传承于武当山的各个道教派别的总称。武当山是道教敬奉"玄天真武大帝"的发祥...

  • 《玄门散识》道派卷☯楼观派

    ☯楼观派的开创 楼观派的开创人是东周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传说尹喜在此修道,结草为楼,以观星望炁,故名为楼观。后老子...

  • 《玄门散识》道派卷☯茅山上清派

    ☯茅山上清派的形成 东晋时,江苏句容县天师道的一位女祭酒魏夫人道法很深,在当地影响也很大,传说一天夜里,神仙王褒降...

  • 《玄门散识》道派卷☯三皇派

    三皇派是上清经系、灵宝经系和三皇经系三大经系中行世最早的道派,奉持的主要经典是《三皇文》,包括《天皇文》、《地皇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玄门散识》道派卷☯灵宝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bq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