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路上,孙悟空为何多次哭泣
文/刘献洛
第1章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这是孙悟空的第一哭,他和猴子猴孙日日嬉闹,无忧无虑地玩了三五百年,已到了老年时期,突然有一股危机感从心底升起,觉得这一生不该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度过,究竟如何才能永远的快活下去呢?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无力感。
第2章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叫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孙悟空这一次哭,是因为自己毫无谦虚之心,在众人面前卖弄,遭到了菩提祖师训诫和遣散。他想到自己所求皆如意,但还没有报答师父的恩情,所以哭泣。
菩提祖师确实高明,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恨人有笑人无”,爱而不得往往会产生扭曲心理,从而害人害己。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27章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在这一章中,孙悟空哭了两次。第一次呢,孙悟空受观音点化,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立下了汗马功劳。论说唐僧应褒奖他,而不是时不时地念咒,呵斥他走。但是师徒相处久了,他的魔性也逐渐消除了,对师父也产生了真正的情感和依赖心理。但是,师父却不辨真假,不识善恶,还恩将仇报,一心要驱逐他这个立功之人。
第二次呢,因为他看到了东海,想到了上次发生的事情。
《西游记》14章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中写道: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
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正是舍身拚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
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在14章中,是孙悟空自己心猿意马,伤了“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个毛贼的性命。经过东海龙王的点化,孙悟空意识到自己有了倨傲怠慢之心,被师父批评唠叨之后,却毫无悔意,竟然愤然离去。在27章中,他被师父赶走,回花果山,再次途经东海时,就想到了上次的事情。想想,曾经我自己的经历,满心欢喜去宁波,不虚心接受师父的教诲,还总是倨傲怠慢。被师父批评过后,心生不满,甚至产生离别之意。而今看《西游记》,确实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心猿”和“意马”。
第33章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却说那大圣被魔使法压住在山根之下,遇苦思三藏,逢灾念圣僧,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叹罢,那珠泪如雨。
……
行者听见当值二字,却也心惊,仰面朝天,高声大叫道:“苍天!苍天!自那混沌初分,天开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访明师,传授长生秘诀。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
在这一章中,孙悟空哭,是因为想到了当初被如来佛压在山下五百年,多亏了师父救自己出来,受观音指点,保唐僧取经。没想到遇到个厉害的妖怪,自己又被压在了山下,这一次谁能救自己呢?曾经上天入地的威风何在?再听到妖怪将山神土地当奴仆使唤,更仰天长啸,产生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第34章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那怪道:“我儿,起来。”行者暗道:“好!好!好!叫得结实!”
这一次,孙悟空哭是因为化作小妖,去骗取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母亲的幌金绳时,想到自己曾不可一世,傲视天下,只拜三个人。如今却为了保唐僧,取经卷,要拜一个老妖婆,多没面子啊?
第五十一章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话说齐天大圣,空着手败了阵,来坐于金皘山后,扑梭梭两眼滴泪,叫道:“师父啊!指望和你:佛恩有德有和融,同幼同生意莫穷。同住同修同解脱,同慈同念显灵功。同缘同相心真契,同见同知道转通。岂料如今无主杖,空拳赤脚怎兴隆!”大圣凄惨多时,心中暗想道:“那妖精认得我。我记得他在阵上夸奖道:‘真个是闹天宫之类!’这等啊,决不是凡间怪物,定然是天上凶星。想因思凡下界。又不知是那里降下来魔头,且须上界去查勘查勘。”
孙悟空终于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道了自己力量的有限。其实这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
第五十七章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菩萨道:“且说那皂白原因来我听。”行者即将那打杀草寇前后始终,细陈了一遍。却说唐僧因他打死多人,心生怨恨,不分皂白,遂念紧箍儿咒,赶他几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特来告诉菩萨。
这次,孙悟空见了菩萨为什么哭得最伤心?他尽心尽力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唐僧却不分青红皂白,屡次赶他走,一点情义都没有。于是他感到特委屈,又一次打退堂鼓。菩萨讲了句公道话,打死妖魔鬼怪是你的功绩,打死普通人身就是你的不善了。孙悟空虽然诚心保唐僧,但却没有完全祛除骨子里的魔性,因此并没有做到戒杀生。还有,我觉得孙悟空练就了一身本领之后,除了畏惧佛祖、观音和师父之外,没有什么令他感到畏惧的了。然而只有观音和师父跟他在情感上走得最近。如今师父又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就赶他走,着实冤枉了他。于是,铮铮铁汉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面前哭得就像个小孩子似的。
由此联想到,员工犯错了,领导如何处理?孩子犯错了,父母如何处理?
以前看《西游记》,只喜欢看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腾云驾雾,降妖除魔。现在看《西游记》,看的是人生百态,看的是个人成长,看的是世道人心,看的是弱肉强食的社会,看的是企业管理,看的是如何子女教育,看的是佛、道、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