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读
自古至今,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个地。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的缘故,乃因它不自营其生,所以才能长生。
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常把自身的事放在脑后,但是他的收获却远超出他的本意。
这还不是因为他遇事无私,故而才能成就他的伟大吗?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
合于道体的人,好比水,水是善利万物却又最不会与物相争的。
它乐于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人乐与卑下的人相处,心境十分沉静,交友真诚相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国泰民安,行事必能尽其所长,举动必能适其会,这是因为他不争,所以才无错失。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 )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读
若是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自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
若常显露锋芒,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住,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惯于逼人,必易遭打击。金玉满堂的人虽然富有,但却不能永久保住他的财富,而那持富而骄的人,最后必自取其祸。
只有功成身退,含藏收敛不自满、不自骄的人,才合乎自然之道。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