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作者: 意禅_3553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10:06 被阅读0次

学习古典诗词,汲取国学营养。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诗词名目繁多,浩如烟海,传承久远,博大精深。但它有一个核心的追求,就是美。你比方说,音韵美,颜色美,意象美,意境美,乃至道德美,情操美。

    那这个美,在人间的载体是什么呢?美人。那在自然界美的载体是什么呢?百花!所以您看,从《诗经》时代起,花就是中国诗词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比方说我们熟悉的,我们知道: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梅花;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是兰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说的是菊花。那我们还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桃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说的是杏花。还知道什么呀: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荷花。当然还有什么?还有大名鼎鼎的牡丹啊!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这说的是大国牡丹。

每种花都有一种芳华,如佳丽登台,如芙蓉出水,也都代表着一种中国情怀。

      但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花,而是什么呢?是春天里怒放的万紫千红,是东风下的艳丽群芳。那我们来欣赏哪首诗呢?我们要说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那先说说作者吧,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大家都知道,儒学前期有孔夫子,那是儒学的开创者;那后期呢,就有了朱夫子,那是儒学的集大成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师!那么都知道朱熹是一个伟大的理学家,但是很多人不太知道朱熹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诗人。优秀到什么程度呢?现在全宋诗里头,收他的诗收了1000多首,数量其实比李白的诗还要多。那么在他的这1000多首诗里,最脍炙人口的是哪一首呢?应该说就是这首《春日》

    那春日是什么?其实春日就是春天。那春天一般来讲,我们要写这样的诗怎么来写呢?好多诗人都是从微观入手的。比方说: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哎!那是从小草入手;

再比如: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听!那是从小虫入手;

您再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看!它是从小鸟入手……

这么多有名的诗人,都是从微观入手的,那朱熹怎么写呢?咱们来看看前两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风景一时新。

什么是胜日?胜日其实就是好日子。那对于春天来讲,就是那种风和日丽的大晴天儿。天气好,诗人也就动了游兴了,想要去踏青寻芳。具体到哪儿去寻芳呢?我们都知道,古人讲究春水秋山。春天的景致在水边儿看是最明媚的,所以诗人就来到了泗水之滨,在水边儿来寻芳。

      古典诗词讲究蕴藉、容量,那您看这一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七个字,但是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就都写清楚了。

    那么,在春日的泗水之滨,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呢?看第二句:

无边光景一时新。

您看,从天上到地下,从山光到水色,一下子全部旧貌换新颜,万象更新了。您觉得没有,朱熹很不一样,他并没有写花,也没有写草,更没有写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他一下子就拉开了一个全景的镜头,说所有的一切,无边的光景,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大家觉得春天是不是这样?我们闭着眼睛,能不能想象到这种场景?当然能啦!您可以试着想一下,春天什么样子,春天您不见得想的起来任何一个细节,但是您会有一种感觉:硬的一下子变成软的,暗的一下子变成亮的,黑白照片儿,一下子都变成彩色图片了。一下子仿佛水洗过一样,什么东西都活起来了,这叫什么?这就是诗人所谓的:

无边光景一时新呀!

    那这是一个通感,通感有了,接下去再说什么呢?那我们知道,诗人在第一句已经写清楚了,他来到泗水之滨是寻芳来的,寻芳就是寻花看花嘛,所以最后两句还要落实到花上。那么他到底找到没找到花儿呢?看三四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什么叫做等闲?所谓等闲就是容易;那什么是东风,东风就是春风的另外一个说法。他说,我很容易就认出春风的样子了,或者说,我很容易就认出春天的样子了。春天是什么样子呀?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不是任何一种一棵具体的花草,不是任何一种一项具体的颜色。春天就是所有的花儿都开啦,就是所有的色彩都绽放了,万紫千红总是春。您想想看,这样的春天,是何等的鲜亮,何等的蓬勃呀!

    那您看,全诗从寻芳开始,以万紫千红告终。春天的景色出来了,春天的气息出来了,春天的意境、精气神儿也出来了。那这样的春天好不好呢?那当然好哇,问题是,是不是诗人仅仅就是在写春天的风景好?还不是啊!

      大家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清楚这是一首说理诗。朱熹是一位理学家呀,他讲的春天,不只是自然界的春天;他讲的万紫千红,也不只是自然界的万紫千红。那它是什么呢?他主要讲的是儒学的春天呐!是儒学思想的丰富多彩呀!

    那就有人会问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因为诗人第一句就已经卖了一个破绽给我们了。什么破绽呢?胜日寻芳泗水滨,这泗水滨三个字就是破绽!为什么?泗水在哪儿?大家不要忘了,泗水是山东的河呀!山东在北方,我们都知道,朱熹是南宋人,南宋的时候,南宋和金朝以什么河为界划分疆域?以淮河为界呀!淮河以北,那是金朝的地盘儿,淮河以南,才是南宋的疆域。朱熹一个南宋人,他寻芳,是万万不可能寻到泗水之滨的。

    那为什么他非要写胜日寻芳泗水滨呢?因为这个泗水,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泗水在春秋时期,它属于鲁国的范围,鲁国是孔子的家乡。所以泗水之滨,那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呀!当年孔子在洙泗之间,讲学不辍,弦歌不辍,传道授业,那是儒家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盛事。朱熹作为理学家,对这样的场景那是念兹在兹、心驰神往啊!

      可是当时的泗水,已经落到金朝人的手里了。按照同样属于南宋的词人张孝祥的说法,那叫做: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朱熹没办法到这里了,但是他愿意在精神上追求孔孟遗踪,这就好比当年孔子说,我梦到周公,这是一回事儿啊!所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日寻芳泗水滨。他是说我是神游泗水,在这个儒学精神的发祥地来寻找圣人之道。那么,圣人出,儒学兴,到底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带来的变化就是:无边光景一时新!

      在没有孔子,没有儒学的时候,中国人没有一个固定下来的,传之久远的,大家都接受的精神追求,就好比人生活在漫漫长夜之中。但是,一旦有了孔子,有了儒学,那么从至小到至大,从南到北,从天到地,一切的一切都焕然一新了。这就好比我们熟悉的另外一句话,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什么意思?没有孔子,没有儒学,中国没有精神引领,就好比生活在暗沉沉的黑夜;但是,一旦儒学兴起,人们有了精神引领,黑夜就一下子变成白天,这不也是无边光景一时新吗?

      那什么又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呐?所谓东风,那是指儒家的风教,儒家的教化。儒家的教化像什么?就像浩荡的东风一样,只要这个浩荡的冬风一吹,那人民心中的花朵就会被催开。让人心,让世界都显示出像春天一样的勃勃生机,都呈现出像图画一样的万紫千红。大家想想,这是对精神力量多么美的表达。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说唐诗以情胜,宋诗以理胜。其实说理诗特别的不好写,为什么呢?一旦写不好,就会让人觉得生硬,就会让人觉得充满说教味儿。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春日》不一样,您看它把微妙的精神情理蕴含在鲜活的形象之中,您即然不把它当说理诗理解,也会觉得这是一首生气勃勃的好诗。但是一旦您理解到它说理的内涵,您又会觉得这首诗的层次感太丰富了,是剥开一层还有一层啊,这才能是耐人寻味,这也是说理诗的精髓所在。

相关文章

  • 【名作欣赏】

    《线条像活生生的头发》 [德]奈丽•萨克斯 线条像 活生生的头发 牵引出 幽默的死亡之夜 从你...

  • 名作欣赏

    《断章》 作者: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它是从...

  • 名作欣赏

    错误 作者: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名作欣赏

    学习古典诗词,汲取国学营养。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诗词名目繁多,浩如烟海,传承久远,博大精深。但它有一个核...

  • 名作欣赏|无题

    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 名家名作欣赏

    吹落清香飘渺风,楼台仿佛水边红。 人间谁是丹青手,画取春湖细雨中。 【行草名家李海剑先生草书】

  • 名家名作欣赏

  • 名家名作欣赏

    【行草名家李海剑先生草书】 释文:花开见佛 花开,就是智慧的开展。心柔软、放开、归零,了解生命的意义;了悟生死大事...

  • 名家名作欣赏

    【行草名家李海剑先生草书】 释文: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贱骨头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贱骨头 意思就是告戒我...

  • 名家名作欣赏

    岁月若可下酒,只记花开不记年 【行草名家李海剑先生草书】 释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作欣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bd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