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继绝学 -- 读《孟子》

作者: _浅墨_ | 来源:发表于2021-07-24 21:39 被阅读0次

最近读完了《孟子》,现在写读书笔记。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大约孔子去世后一百多年生人)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亚圣」,亚,次也,意思是仅次于圣人的人。

孟子主要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孟子》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是继《论语》之后的儒家经典名著,和《论语》一样也是一本对话体著作。全书原11篇,现存7篇,分为261章。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的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本书多处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显示先贤亚圣孟子的论辩之才,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是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那时人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者可以成一家之言。

思想家一个接一个,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孙子、鬼谷子等等,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登陆历史舞台,真是大师云集啊!

不,他们都是大师中的大师,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后辈人物无法企及。

那个时期达到的思想高峰,后世一直无法企及。直到现在,如今科技如此发达了,思想成就上,也无法跟那时比。

孟子不是那个时期我最喜欢的人物,却是相对很喜欢的人物。

孟子好辩。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

很多年前,上学时期,背诵过孟子的名言,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前段时间,突然想到他,我就决定是该读读《孟子》这本书了。

读了此书,感觉受益不少。书中有很多关于远古人物的描述,比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伊尹….

孟子认为,像周文王治理国家那样,赋税很轻,老百姓都能自由生产,过上好日子,处罚罪犯而不株连无辜,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者得到照顾,这些便是实行“王政”了。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意思是说,每过五百年一定有圣王出现,那时一定有闻名于世的贤人。从周代以来,七百多年了。按年数算来,已经超过了五百;按照时势来考察,也该出现了。看来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太平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老孟自信的让人喜欢。

孟子自认为是应了“五百之期”来到世间拯救天下的人,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

读《孟子》,看以他这样的胸怀和眼光来品评人物,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不过受限于时代,孟子不少思想放在现在已经不可取了。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现在看他的书,也当这样。
比如孟子好论辩,有时就显得强词夺理。我们看下面这个故事:

墨家学者告子认为,人之天性好比杞柳树,无所谓“仁”“不仁”。如果把它做成杯盘,这就有用处了,好比是“义”。把人性变成“仁义”,就像把杞柳树做成杯盘一样。告子的本义,是要否定儒家的“性善”学说,但因其用比喻法,表意难免晦涩。孟子按道理应该明白告子之意,但他故意装糊涂,抓住告子的比喻,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孟子说,您怎么把杞柳树做成杯盘呢?是顺着它的本性做呢?还是损害它的本性做呢?如果损害其本性做,那么也将损害人的天性而为仁义吗?孟子的本意,是人有仁义的天性,但后天要加以培养,培养时要顺乎人性。
但孟子如果真要反驳告子,应该在人到底有无“仁”的天性这一问题上做文章,而不应该谈怎样培养“仁”的天性而使之发扬光大的问题。所以,他们两个实际上争论的不是同一个问题。

孟子好论辩,有时强词夺理,这就是一个例子。

其实我更欣赏墨家的。喜欢墨家的“兼爱非攻”,但是不喜欢墨家的等级分明那个制度。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个说个的,各自发光,是很好的状态,然而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就不好了。

虽然孟子是儒家的代表,虽然我很喜欢孟子,但是不喜欢一家独大。我更喜欢和而不同。

诸子百家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后人读他们的学说,应该有分辨的进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理当心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成为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

读圣贤书,是要为往圣继绝学。是为记。

2021.07.24 夜
上海 二联家园

相关文章

  • 为往圣继绝学 -- 读《孟子》

    最近读完了《孟子》,现在写读书笔记。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大约孔子去世后一百多年...

  • 无题

    读群经,明道德,为往圣继绝学; 守孝悌,力修身,知三问开三眼。

  • 《孟子》海说102:为往圣继绝学

    《孟子》海说102:为往圣继绝学 尽心篇: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道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一句哲理。告诉我们要为过去的圣人(如孔子、 孟子这样的人 )继承他们的思想,...

  • 为往圣继绝学

    文以载道,武以戴德。 大儒张载的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气魄岿然! “武术”,作...

  • 为往圣继绝学

    纵观中国历史,滚滚长江东逝水,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我却不敢苟同。我们的祖国历经了多少朝代更替,外...

  • 为往圣继绝学

    为往圣继绝学~ 行万里路~ ​ 生命连结,无边无际~

  • 为往圣继绝学

    ⑴ 岳爽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2008年毕业于北方一所工科大学,她在09年参加县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时候,凭借着...

  • 为往圣继绝学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夫子之所以被奉为至圣先师,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是因为他是我们整个民族精...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传世的“横渠四句”,从何而来?

    有朋友问:张载的“横渠四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真的有这么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往圣继绝学 -- 读《孟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iv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