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读书
小说《茉莉香片》读书笔记(三)环境描写:环境里的暴力,也是对人的

小说《茉莉香片》读书笔记(三)环境描写:环境里的暴力,也是对人的

作者: 安雨如乔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13:51 被阅读0次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因素相对复杂。即有自身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但是,人的性格却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得以改变。人的成长,是不断迭代更新的发展过程。

人是可变的。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谨慎评价任何一个人。如果我们只站在某个角度,定义一个人就是如何的,这意味着抹灭他未来性格发展的可能性。无疑是在为他的人生设限。

尤其,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不能把什么负面标签,随口就贴上去。比如“坏孩子”、“懒惰”、“差生”等诸如此类。这些标签如果深入孩子的潜意识,就会使孩子潜移默化变成他人口中的自己。

作家张爱玲小说《茉莉香片》中的男主人公聂传庆,也便是从小被父亲不断贴上标签,且生长在充满暴力家庭中的孩子。

小说开头,张爱玲用外貌描写间接透露出聂传庆的性格(小说《茉莉香片》读书笔记(一)相由心生:外貌描写)。

随着小说往下走,张爱玲再通过女主人公与聂传庆的语言对话描写,再次把聂传庆这个独特命运的人物的性格,用笔墨浓描一笔(小说《茉莉香片》读书笔记(二)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语言描写)。

对同一个人物,有了外貌描写,又有了语言描写,现在就来到对人物聂传庆生长的原生家庭的环境描写。

聂传庆,充满矛盾和戏剧性的悲剧生命,究竟出自于怎样的原生家庭。

我们先一起读读张爱玲笔下的环境描写。

“他(聂传庆)家是一座大宅。他们初从上海搬来的时候,满院子的花木,没两三年的工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一个打杂的,在草地上拖翻了一张藤椅子,把一壶滚水浇了上去,杀臭虫。”——《茉莉香片》

仅这一段,是否让读者产生恐惧感:“满院子的花木”变成“满眼的荒凉”。

为什么?

因为暴力。

暴力,无论是有行动的暴力,还是无作为的暴力,“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不到两三年时间,聂家把本来“满院子的花木”的大宅,糟蹋得面目全非。

人对物如此,人仍会将暴力延伸在其他人身上。比如聂传庆的生命。

他曾经也像那“满院子的花木”,如今,他落得“满眼的荒凉”。

上一段是院子的环境。启下,张爱玲写到屋子里的环境。

“屋子里面,黑沉沉的穿堂,只看见那朱漆楼梯的扶手上,一线流光,回环曲折,远远的上去了。”——《茉莉香片》

屋子里,都是黑的。楼梯扶手上,仅有的光亮,还是流光,曲折远去。

光亮,是希望,是温暖,是生的活力。而仅有看得见的光源,仿佛离聂传庆很远——“远远地上去了”,他如何追逐得到?!

原生家庭的暴力,依然在延伸。接下来,暴力就发生聂传庆身上。不是直接动手的暴力,而是语言和精神上的施暴。

我们继续读《茉莉香片》苦涩的味道。

聂传庆回家后,被刘妈(他母亲当初陪嫁的女佣)叫去向老爷和后母请安。

聂传庆父亲聂介臣和后母,躺在烟铺上的。他们的形象是这样:

“他父亲聂介臣,汗衫外面罩着一件油渍斑斑的雪青软缎小背心。他后母蓬着头,一身黑,面对面躺在烟铺上。”
——《茉莉香片》

小说往下读。我把聂传庆和父亲、后母的对话,单独摘出来细读。不禁为聂传庆捏了一把汗。

聂传庆上前招呼:“爸爸,妈!”他父亲和后母似理非理的哼了一声。

父亲问:“学费付了吗?”

聂传庆答:“付了。”

父亲问:“选了几样什么?”

聂传庆答:“英文历史,十九世界英文散文——”

从日常对话开始,接下来就是语言暴力的锤击。

他父亲道:“你那个英文——算了罢!跷腿驴子跟马跑,跑折了腿,也是空的!”

他继母笑道:“人家是少爷脾气。大不了,家里请个补课先生,随时给他做枪手。”

他父亲道:“我可没那个闲钱给他请家庭教师。还选了什么?”

聂传庆答:“中国文学史。”

他父亲道:“那可便宜了你!唐诗、宋词,你早读过了。”

他后母道:“别的本事没有,就会偷懒!”

一个父亲的语言暴力还不够,后母跟随其后,“夫唱妇随”。两个长辈对聂传庆前后夹击,火上浇油,暴力碾压。

这时,聂传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多说,多错。

他低头,“差一点垂到地上去”。用鞋带轻轻划弄鞋面。

他父亲在烟炕上翻过身来,捏着一卷报纸,在他颈子上刷地敲了一下,喝道:“一双手,闲着没事干,就会糟蹋东西!去,去,去罢!到那边去烧几个烟泡。”

读者原以为这回聂传庆可以停歇一会儿,坐到一边烧烟泡。谁知,屋子里对聂传庆的精神蹂躏,居然还没有结束。

那天,他后母兴致好,喝口茶,问:“传庆,你在学校里有女朋友没有?”

他父亲道:“他呀,连男朋友都没有,也配交女朋友!”

他后母笑道:“传庆,我问你,外面有人说,有个姓言的小姐,也是上海来的,在那儿追求你。有这话没有?”

聂传庆红了脸,道:“言丹朱——她的朋友多着呢!哪儿就会看上了我?“

他父亲道:“谁说她看上你来着?还不是看上了你的钱!看上你!就凭你?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亲生父亲对儿子的评价。父亲的语言暴力是不是很恐怖?

无一处不充满嘲讽和否定。原生家庭,一个新生命初到人世间的第一个驻足的地方,却没有丝毫的温暖和温情。

漠视、冷眼、暴力,聂传庆就像大宅里,曾经满院子的花木,如今,“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

可惜了花木,可怜了聂传庆,被作践得不像人。

读《茉莉香片》到这里,让我们读者看见某个原生家庭的现状,以及家庭亲子关系的互动模式。是否令人唏嘘。

网上一度热传过“父母皆祸害”之说,这并不完全对。当每个人还在幼小、未成年不能自主的阶段里,我们确实无法改变原生家庭,无法改变父母。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种种,以及父母言行,确实给孩子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我们需要真实认识清楚的是:孩子会长大。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在进入到个体独立、思想独立,乃至精神独立的时候,我们便要懂得辨别真与假。

是爱?是控制?或者以爱之名的操控?

这是成长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另一个成长重要的层面是我们的独立自主,让我们有能力自我改变,自我转化。

实际上,人能够做的只是改变自己。若想要改变别人,除非“别人”愿意。否则,改变别人终要幻灭。

其实,我们改变不了父母什么。我们能做的是:负起自己生命的责任,改变自己,让自己朝着人格光明的方向前行。而绝对不是把自己人生过不圆满的归咎,推卸给“父母皆祸害”这句话。

推卸责任,那是对自己,对父母的不负责任。

与此同时,父母教育孩子,父母必然也有父母要学习的功课。这个功课很大很重要,关乎于生命。

每个父母,要真实面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也要学习给到孩子真正、有价值、有力量的爱。

真正的爱,可以激发孩子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动能来源。

聂传庆虽然有着无辜的不幸命运。但他二十岁,成年了。后面人生或悲剧或喜剧,聂传庆自己才是他命运里唯一能够作主的人。

聂传庆将发生什么,有待把小说继续往下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茉莉香片》读书笔记(三)环境描写:环境里的暴力,也是对人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kq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