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苏珊·凯恩,女性作家,以前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现在专门从事谈判、沟通技巧之类的顾问工作,专门教别人怎么有效地表达自己。
我们先来测一测,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比如说我下面说几个条件,你来判断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情况。第一个,相比于小组讨论,你是不是更喜欢一对一的交流;第二个,你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是不是特别享受,一点都不会感觉到无聊;第三个,你是不是特别讨厌闲聊,喜欢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第四个,你是不是喜欢那种可以一头扎下去就不会被打断的工作;第五个,你是不是每次出去玩或是参加完聚会之后都会感觉到筋疲力尽,想赶快找一个地方一个人待一会儿。如果你的肯定答案越多,那就说明你的性格可能就是偏内向的。
首先是外向性格的人他在人数上就比内向性格的人多,这本书里说,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在人群里的比例是1:3,就是说4个人里面有3个都是外向的,只有一个是内向的,内向的人他属于少数。
具体来说,内向和外向主要有三点不一样。首先他们对刺激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内向性格群体他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名称叫做敏感性应激群体,他们天生对外部刺激就更加敏感。
其次,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精力来源不一样。外向的人他像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必须要有别人在,有人和他互动,在相互的评价中他们才能吸收到能量,才能刷出存在感,他们要不断地通过社交来充实自己。而内向性格的人,他们像一个蓄电池,他们从自己的内部世界来获取能量,要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他们才能自己给自己充电。他们一和别人接触就开始放电,那接触的人越多,他放电的速度就越快。
最后,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他们的思考路径不一样。内向型的人他一般想问题就比较慢,比较深。他们有一个想法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说出口。
首先,内向性格的人他的创造力更强。内向性格的人都喜欢独自工作,而独自工作能享受孤独是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
再次,内向型的人他更善于倾听。这在一对一的交流中会有更强烈的说服效果。
但是经过统计就会发现,最好的销售员他都是内向的,都是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一张口他就说到点子上。他们的本事其实不是自己说,而是让顾客说,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倾听的角色。
所以内向型的人虽然不容易认识大量的陌生人,但是在一对一的交往中通过倾听却更容易获得信任感,给别人以可靠的感觉,给别人安全感。
最后一点,内向性格他更加容易在一个领域长期的保持关注。想要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长期的关注它是一个必要条件。太频繁地更换兴趣领域,它就比较难出成果。
作者给出了一个理论,叫做自由特质理论。意思就是说,和自己订一个契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以换取自己独处的权利。
然后请注意,在伪装完之后,还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恢复期,就是在扮演完这个外向性格之后,要赶快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恢复一下电量。这个特别关键,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你会一直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慢慢地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恶感的。
因为内向性格者其实内心是有一个摄像机的,但是这个摄像机它是一直对准自己的,简单说就是他太关注自己的感受。那用这个福尔摩斯观察法就可以把这台摄像机的方向调转到外面,让它的注意力一直注意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在这段时间内把自己给彻底忘掉,不去理会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你的紧张感就会缓解很多。
内向型的人要像他们一样,给自己的性格赋予弹性,平时勇敢地做自己,不内疚、不自责,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内向者的角色,不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在需要的时候,要勇敢地表达自己,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会得到应有的成就。
还介绍了内向性格的四类优势,内向性格的人他们创作力更强,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他们更善于倾听,在一对一的交流中说服力会更强,他们更容易在一个领域长期保持关注。还介绍了内向性格发挥优势的两种技巧,一种是和自己订限时段的契约,另一种是用福尔摩斯观察法转移注意力。
体会:
我就是内向型,关注自己比较多。需要改进,用福尔摩斯法关注对方。
最好的销售是内向型,这个我还是有点不解,身边做得好的都是外向型啊。
对于优势和改进部分还是认可的,需要趋利避害,发挥自己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