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能弘道》读书笔记
《孔子,人能弘道》封面一、读书摘要
孔子的伟大,在于他为我们思考了几乎所有人生的苦恼和问题,给了我们尽量恰当的答案。追求中庸,中庸到极,也就是合适到极致。仁是每个人应有的追求,也是让自己更幸福的追求。
本书的作者倪培民,曾任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会长。
二、全书内容汇总
全书内容汇总三、全书主要内容
一、孔子的出身与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陬地。父亲叔梁纥,孔子3岁丧父,17岁母亲去世。孔子15岁有志于学,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30岁时,已经有很多年轻人跟着他学习。一生弟子3000,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者72人。73岁孔子去世。
二、孔子的各种角色
1、作为开宗立教的孔子
“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是上天派来教育大家的。孔夫子自己也深信肩负使命,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2、作为哲学家的孔子
让人们成为更完善的人,“仁者爱人”、“有德才能修炼成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礼是仁的载体,是让我们做成中庸之道的最佳修炼途径。中庸之道,难以企及的境界,合适的极致,是一种哲学理想。
3、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孔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孔子也讲究无为,而孔子的无为则主要是以德带动礼仪来实现预期目的。孔子相信正直和公正的力量,孔子主张用“直”的人,提拔“直”的人能使“枉”者变“直”。
4、作为凡人的孔子
孔子常常被形容为两个极端:一个是“至圣”,是儒家的偶像;另一个是保守、守旧、歧视女性的老顽固。其实,孔子也有普通人的普通追求,但生逢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只能行所当行。
三、孔子的教育宗旨
1、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孔子的教育宗旨是育人。即帮助一个人转化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从而可以有美好的人生,并能成为改善社会的有用之才。
孔子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有教无类”。通过公平的教育,消除人和人的鸿沟。孔子的目的是把他们都培养成君子。
2、真正的君子什么样?
君子内省,问心无愧,所以无忧无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别人不求全责备。
君子犯错,不惧怕承认并自我改正。
君子好学,重视实际行动而轻空洞的言论。
君子即便不为人家所了解,也不怨恨。
3、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答案完全不同。孔子所从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把握该学什么,而是作为教师,从每一个人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出发,去因材施教。
4、人为什么要学习?
由于一切自我转化都始于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不够完善,因此孔子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索,结果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为好。”
启发与收获:
梁启超的两个儿子全都是拿《论语》对照教出来的君子。可见孔子的思想对我们人生的各种问题都给了尽量恰当的答案。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的人生进行了分析,关于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凡人等方面。
孔子做为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的其中一个,不仅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对西方的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