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婚姻育儿哲思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作者: 羊羊校长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09:59 被阅读0次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孩子自信心不够、比较害羞,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批评较多、表扬不够,而西方教育强调的是表扬不是批评,这使得他们的孩子自信、大方。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朋友曾这样跟我说:“现在很多学生看上去很聪明,也很勤奋,可就是没有个性,唯唯诺诺的,生怕犯错误。我跟他们聊过之后发现,这些学生都是以前被家长、老师批评得太多,没自信了,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就想讨好别人。所以,只要不犯大错误,我对孩子是不批评的,就让他自由生长。要是总批评孩子的话,会扼杀孩子的天性。”

          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但前提是表扬的方法得当。如果表扬的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反而可能妨碍他将来的发展。同样,上面朋友提到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并不是因为他们被批评得太多,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老师批评的方法不对。如果批评方法正确,孩子是不会感到压抑、受挫的,反而是个成长的好机会。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大有学问。关键在于你是在给孩子灌输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成长型心智模式与固定型心智模式

          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是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她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德韦克教授30年前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够屡败屡战、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而有些孩子却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去迎接挑战?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现一个思维观念起了重要作用,即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品质主要是由先天决定,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幅改变?如果认为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后天改变的余地不大,那就有一个固定型心智模式;如果认为虽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大地改变,那就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这样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德韦克教授就此做了大量的实验。比如让孩子做一个很简单的积木拼图游戏。孩子们都顺利完成了,然后实验者对一半的孩子说:“你真聪明!”对另半孩子说:“你真努力!”结果她发现,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在表扬上的不同措辞,就造成孩子们此后很不同的表现:被夸聪明的孩子,此后更可能选择一个更容易的任务,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此后更可能选择一个更难的任务。

          换句话说,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躲避挑战,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选择挑战。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夸孩子“聪明”,等于是在跟孩子说“你做得好,是因为你聪明”,这无形中就在给孩子灌输固定型心智模式。它还会给孩子另外一种暗示:大人之所以表扬我,是因为我聪明、有天赋,所以如果我想继续得到大人的表扬,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要继续展现出我很聪明、有天赋的样子。那怎样才能使自己看上去很聪明呢?当然是选择个容易的任务,再次漂亮地完成。如果选择一个困难的任务,万失败了,别人不是会觉得我不聪明了吗?这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天赋上,而不是后天努力上。

          相反,如果夸孩子“你真努力”,就是在暗示孩子,大人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练习和勤奋,而不是他有多聪明、多有天赋,这样孩子会觉得努力更有价值,如果他想继续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要继续努力。所以,他会更愿意选择困难的任务,因为困难的任务需要更多努力,越努力就越有价值。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想要孩子变聪明,就不能表扬他聪明

          德韦克教授还有第二个发现,就是在遇到很大的困难时,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坚持下去。比如,在遇到一道难题时,被夸聪明的孩子很自然地就会认为:这道题的难度超出我的聪明程度了。那怎么办?难道我可以在解一道题的时间内忽然提高智力吗?当然不可能!那没办法,我只好放弃了。

          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不会这么想,他会想:这道题我解不出来,看来我还是不够努力。那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努力,再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包括去查资料、请教别人等,总之就是不会轻易放弃。脑科学研究也表明,面对困难时,固定型心智模式的孩子大脑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而成长型心智模式的孩子大脑在高速运转,积极应对困难,从中学习。

          还有第三个发现,在最终被困难打败后,被夸聪明的孩子比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谎报成绩,说自己解决难题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最想要的是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所以哪怕说谎,也要让别人觉得他们聪明。但是被夸努力的孩子就没有这个心理负担,因为结果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他们已经努力付出了,这就够了,他们足以给自己打高分。所以,夸孩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表扬得当,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但如果夸奖不当,会让孩子抵触失败,害怕挑战,轻易放弃,甚至为之说谎。

    怎样正确地表扬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起成长型心智模式呢?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怎么用表扬来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主要有三点:第一,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第二,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第三,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

    我女儿在春节的时候给亲戚背唐诗,大人就会夸她:“哎呀,你真棒!”我带她出去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她把钱的总数先算出来了,售货员就会夸她:“这孩子真聪明!”有朋友到家里来,看到孩子弹电子琴,也会当着她的面对我说:“真不错,你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啊!”每当这时候,我其实是有点儿尴尬的,我当然很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是又不得不反对他们这种表扬的方法。所以,我会把朋友说的不妥的地方,换一个表扬方式再给孩子讲一次。比如,如果人家夸我女儿背唐诗真棒,我会立刻当着女儿的面,重新表扬她一次:“她特别喜欢唐诗,她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的。”如果人家夸她在数学上有天赋,我就会说:“她确实很喜欢算术,经常练习。”如果朋友夸她有音乐天赋,我就会说:“她在弹琴方面还是很努力的,因为她觉得音乐非常优美。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就是在帮助孩子构建成长型心智模式。我的表扬着重于“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经常练习算术”或者“非常努力弹琴”,这些主要是后天的努力,而不是简单直接地表扬孩子“聪明”“有天赋”,否则她以后想得更多的是“我怎么才能看上去更聪明?”这样并不能让她真的变得更聪明,而只会让她躲避挑战、轻易放弃,甚至把时间都花在能表现得更聪明的表面功夫上。

          这就是成长型心智理论所揭示的悖论—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成长型心智,就不能表扬他聪明,而是要表扬他努力。因为聪明不是表扬出来的,而是努力学习、练习得来的。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他的这个成就来自努力,而努力是他可以控制的。做家长的当然希望孩子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能自主地学习并取得成就。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

          你要表扬孩子成功的过程,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结果。比如我让孩子做数学题时,孩子会催着我给结果,有时候即使孩子做得全对,我也不会简单地点头说对,然后打个分数,而是先问孩子:“你是怎么算到这一步的?”等到她把计算过程说出来之后,我会说:“很好,这个方法很不错,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孩子就开始想另外一种算法,她会说“你看我用乘法是这样的,可是你上次教我的方法更快”。这种表扬方式,就是不要让孩子过于在乎分数,而是培养她的数学兴趣,并且把她的注意力引导到过程上去。

          为什么要这样表扬呢?为了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结果,比如“你这次一道题都没错”时间久了,孩子一出错就会发脾气,因为他的重点不在体会数学本身的美,而在“不能出错”,渐渐地他就害怕出错,开始避免挑战了。所以,下一次孩子遇到挑战时,提醒孩子把重点放在跟挑战“搏斗的过程上,这就是在培养他的成长型心智模式。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想要孩子勇敢地迎接更大的挑战,就要表扬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某一次任务当中的分数或者表现。举一个我女儿弹琴的例子,有时候她弹错几个音,自己就会很沮丧,一错就返回去重弹那几段,来来回回纠结在错了的那几个音上,每次都弹不到后面的小节。这时候我会先安慰她:“有的时候有错没关系,爸爸都在听着,我先帮你记下来,我们接着弹,爸爸跟你一起先弹完这个曲子,把错误都揪出来。”作为家长,你应该知道孩子的表现,你需要做的是给出及时的反馈,帮孩子分析错误,找到问题所在。最后我会跟她说:“我们是在错误中学习,其实你错一次爸爸挺高兴的。上次你在第五小节没弹好,有点乱,这次爸爸听了,特别顺畅,有进步。这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漏洞,而且我们又把这个漏洞补上了。”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让孩子知道你在乎和关注的并不是他一时的表现,而是他能够养成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那才是真正关系到他一生成长的关键。)

          有时候我还会跟她击掌庆祝这个进步,我要让她知道,哪怕遇到折和困难,只要努力去解决,就值得夸奖。如果孩子弹得很完美,我也不会简单地说“你弹得真棒,一个音都没错”,而是说:“你比上次进步很多,上次你有5个地方没弹对,但是这一次你把这些漏洞都填补上了,这个进步很好。”这样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进步的过程中了。

          成长型的批评,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孩子做得好时,要用成长型的表扬方法;同样,在批评孩子的错误时,也要用成长型心智模式来看孩子的品质,避免给孩子灌输固定型心智模式,这样孩子才会不怕犯错误,并且能从错误中学习,锻炼出更好的品质。

          这里的关键在于,你必须对孩子的品质有一个成长型心智模式的看法,就是他今天是这样,并不代表他将来的品质也是这样,他永远都能变得更好,只要你和他一起付出努力去改变。有一句老话叫“3岁看老”,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心智模式,如果你真的相信这样的说法,那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事实上,不要说3岁,哪怕是老年人,还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行为模式来塑造大脑。连60岁都不能看老,何况3岁呢?

          所以,你不能把孩子的一个错误归结为他的品质有问题,批评孩子的缺点甚至人格,那是固定型心智模式的批评。成长型心智模式的批评正相反,不指责孩子的品质,不给他贴标签,而是要告诉他哪里错了,如何改正这个错误。这样孩子才能从错误中成长。很多时候做父母的就是太心急了,张口就是固定型心智模式的批评。有一次我就听到有个妈妈是这么批评孩子的,孩子要去店里买冰激凌吃,妈妈说:“唉,你怎么这么馋?刚刚吃过饼干,怎么又要吃冰激凌!你就知道吃、吃、吃!什么时候看你学习有这么用心!

          这个批评方法为什么不对呢?下面我就逐条分析。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怎样正确地批评孩子

        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而不是发泄情绪

          批评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发泄你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做错时,你一定要告诉他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改进,才能成长。但是如果你不告诉他错在哪里,只顾自己发泄情绪,像上面那位妈妈,不仅批评孩子吃零食,连对他不喜欢学习的不满都趁机一起发泄出来,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使他越来越讨厌妈妈的批评。

          所以,批评孩子之前首先要接纳孩子,照顾到孩子的需求,不能一开始就教育孩子,更不能粗暴地立刻教训。如果我是那位妈妈,我会这么说:“哦,你想吃冰激凌是吧?冰激凌是很好吃,我也很喜欢吃。可是,你刚刚吃过饼干啊,你还记得上次老师讲的健康课吗?吃太多零食对身体不好,个子也会长得慢呢。”当然,这么说的话,他可能会说:“可是就吃一点点也没有关系啊,我就吃一口,剩下的你吃好不好?"然后你们就陷入了新的一轮辩论当中。但是没关系,在我看来,防止孩子犯错误的最好方法,是让他明白这件事为什么是错的。

          跟孩子讲错误的缘由,其实就是在讲道理,讲原则。所谓育儿育已,就是家长自己要做有原则的家长,要跟孩子讲道理,告诉他具体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讲道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平等讨论的过程,任何人在道理上是平等的,你对我有要求,我对你也有要求。孩子犯错的时候,跟孩子把原则讲清楚,这样孩子也更能接受批评,他知道家长并不是平白无故地指挥他,而是有原则的。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说“你不能吃零食,这样会影响你吃饭的胃口”,这里面“保证孩子吃好饭”就是最大的原则,只要把这个原则给孩子讲清楚,孩子内化了这些道理,会更容易接受批评,并且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有的时候家长总说孩子不讲规矩,其实是因为家长从来没有讲清楚规矩。

          让孩子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才能让他成长。如果只是告诉他堆“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那他只是记住了一堆清规戒律,而不能真正理解背后的道理。孩子今天要吃冰激凌被你批评了,明天可能又要吃薯片,又被你批评。你只有给他解释道理,帮他思考、理解这些道理,才能帮助他真正成长。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讲他这件事情本身哪儿做得不对,千万不要翻旧账,不要把他一次的错误无限放大。像前面那位妈妈,上来就说孩子馋,这就是给孩子贴标签。这样的负面标签会给孩子很大的心理暗示,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馋孩子,改不了了,那就给他灌输了固定型心智模式,使他放弃了对自身的成长要求。孩子这一次要求吃冰激凌,你就给他定性为馋,那就是把一次的行为放大成长期的行为了。

          更糟糕的是,前文中的那位妈妈还扯上了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把他在吃零食这么一个特定方面的问题放大到了其他方面,就是说他不仅在吃这方面没有自制力,在学习方面也没有自制力。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配合,改正错误,所以批评应该是具体的,不是泛化的。无理由地扩大批评的范围会造成失焦,也给不了孩子具体的指导,而且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情绪。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贴标签,不要对孩子的品质做定性的负面评价。)

          错误是相对容易改正的,而品格是难以改变的,所以,成长型的批评是要肯定孩子。你可以这么说:“虽然你这一次做错了,但平时你的表现还是蛮好的,你在其他方面也做得不错,所以你不是坏孩子,你的品格是好的,只是暂时犯了一个错误,你将来是可以提升的。”想要孩子从批评中学习,我会这么说:“宝宝,你昨天做得非常不错,昨天吃完饭之后妈妈叫你不要吃冰激凌,你忍住了,做得非常好。今天你是一时嘴馋,没关系,我相信你还是可以忍住的。”在批评孩子前,先指出他的优点,告诉孩子他其实是可以改正缺点、做得更好的。要知道孩子也是要面子的,这样批评孩子之后,孩子不会觉得伤了他的自尊心,反而会增加改正错误的信心。

        要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成长型批评的第三步是告诉孩子如何改正。就像我前面一再强调的,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

    (只告诉孩子错了是不够的,一定要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

          前面那位妈妈就犯了这个错误,她只是把孩子批评一顿,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但到底怎样才对,她没有说。这在我看来不叫批评,而是单方面的骂孩子。纠正孩子的过程很重要,这是需要有些仪式感的。举个例子,我女儿玩完玩具不收捡,直接去玩其他的了。这时候我会叫住她,跟她说:“来,先把玩具捡起来,收拾到旁边的玩具箱里,再去玩。”孩子很小的时候,我甚至会趴在地上,跟孩子一起收拾。要强调的是,你必须亲自教孩子改正,比如手把手教孩子把这个玩具归到这儿、那个玩具归到那儿,准确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这个改正错误的过程,比错误本身更重要,这才是真正教育孩子的时候。而且,带着孩子改正错误就是教会孩子付出,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时间,对错误的理解就更深刻。

          纠正孩子就是给孩子反馈,这个反馈要及时、准确,如果以后再提出来,效果就不明显了。孩子犯错,立刻让他改正。改正好了,要及时表扬他的努力。

          所以,孩子不是不可以批评,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批评。用成长型的批评,孩子会成长。固定型的批评既不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也不告诉他该怎么改正,反而把孩子的品质当成一成不变的来否定,孩子既得不到成长,又被打击了自尊和自信,当然不喜欢。

    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Dr.魏的小叨叨(总结)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这些人不怕挫折,特别注重提开自己,他们愿意自主、自觉地去学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小被培养成长型心智模式,能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抱持固定型心智模式,早早地把受挫归结为自己不够聪明,认为智力无法改变,也就不会从失败中学习了。

          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长型心智模式的孩子乐于迎接挑战,遇到困难也不放弃;而固定型心智模式的孩子害怕挑战,遇到困难会轻易放弃。怎么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智模式呢?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天赋;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如果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用成长型的方法批评他,会帮助他成长,使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批评的时候,第一要告诉孩子哪里错了,第二不要放大错误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第三要告诉他如何改正。如果反过来,对孩子进行固定型的批评,既不告诉他哪里错了,也不告诉他如何改正错误,只是一味地说他不好,那就不叫批评,而是发泄情绪。这样批评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没有个性,缺乏自尊和自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魏坤琳教授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p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