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阅读
1
看到闪电的一篇文章的时候,被他的一张图震撼到了。
太精辟了
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对成功描写得最好的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看到一句话是这样来描述幸福的:
幸福是自己的追求获得的感受,但你追求的是和别人比,那就无言了
这句话确实很扎心,你不能和别人比,因为出生环境你没法比,但反过来,你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呀,为什么不能当做被别人对比羡慕的参照物,而总是去羡慕别人呢?
这个逻辑看起来有些杠精,但自我麻醉也是要警觉的。
幸福是自己追求获得的感受,但有时候也要去比一比,这样,你可能会有些动力。
2
最近新华社的一则消息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中国矿业大学不少学生收到了一条短信:
你好,这条短信来自学校资助管理中心,近期我们发现你在食堂用餐期间校园卡消费很低,所以向你的校园卡内打入200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刚开始,这让很多同学非常诧异,都以为这条署名校方的信息是诈骗短信,但当饭卡里真的多出了200元钱的时候,学生们才信以为真了。
今天,我不想说学校的这种隐性资助,不仅顾及了学生的尊严,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而且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激励,200块钱不多但意义非凡,可能会重塑他们的三观。
我想说的是通过这件事,基于大数据,甚至区块链对于慈善事业有了更多的可能。
拿学生被资助这件事来说,校方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校园卡做了一次分析,那些贫困学生卡里的钱肯定比其他同学用的长,因为他们会慎重消费,而条件好的学生在这方面肯定是比较任性的。
大数据做到了精准定位,精准扶贫,解决了贫困学生不愿透露的隐私和尴尬,顾及了他们的尊严,给校方点赞。
3
大数据的点对点优势,能够为慈善事业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区块链能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慈善早已在公众的眼中变了味道,郭美美的诈捐,彩票中心的不见光,使大众已不再相信所谓的慈善。
让那些有慈善意向的人有的放矢,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这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传统的慈善基金会和某个组织跟本不可能解决这种诈捐个和灰色地带,那么,让我们看一下区块链能不能解决这一个问题。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区块链来说,从逻辑上非常简单。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的特性,二者相得益彰,便会产生想象不到的势能。
区块链不可篡改,交易透明,笔笔都有记录,追根溯源有理有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只要符合资助条件便能触发智能合约,款项自动进入被捐助的人的合约地址,只要双方握有私钥签名,便可完成这一行为。
简单吧。
当然,这是相对于一个了解区块链的人来说的。
区块链的特性正在被各个行业慢慢接受,尤其是金融行业将是区链使用的重点领域,只不过现在都是在试验和观望期,但总有一天它会落地。
据说人的一生有7次机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这七次机会都是可以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每隔7年一次。大概22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我细想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印证了这段话,但还是没有抓住,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你没有具备抓住他们的能力。
那么,看看这一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