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常”之仁 09

“五常”之仁 09

作者: 小鑫芝士 | 来源:发表于2019-11-14 14:09 被阅读0次

卫灵公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述:仁是内在,死是外在。仁德的人在需要死的场景下,会做出“死”的选择。但是如果为了获得仁德,且在有其他途径实现的情况下不去做和尝试,反而选择这种极端的形式去死,以求交换回来仁德,就是一种愚蠢了。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评述:环境和朋友很重要,需要选择那些仁德的朋友。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评述:行动的重要性,了解了和做到了是两回事。和那句“可与共学,不可与共适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评述:再次用死来进行阐述,告诉人们,为了仁德必要的时候是可以去死的。但是我还是想强调,死仅仅是获取仁德的途径之一,千万别看成了充分条件。要改变世界,可以学着像管仲一样变通。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评述:对于师长要恭敬,但是仁德来的时候,行动就别耽搁了,还搞尊崇老师那一套就有些迟缓了。这里强调仁德要行动,而且要快速行动。

相关文章

  • “五常”之仁 09

    《卫灵公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述:仁是内在,死是外在。仁德的人在需要死的场景下,...

  • “五常”之仁 02

    《八佾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评述:“仁”是内在,“礼”、“乐”都是外在表现。有了礼...

  • “五常”之仁 01

    《学而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 “五常”之仁 03

    《公冶长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评述:佞指的是口...

  • “五常”之仁 04

    《雍也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评述:仁德不仅要行动,而且要长期的坚持。今天这...

  • “五常”之仁 05

    《述而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述:做人的四个方面。仁是人的四个方面之一。这里阐述的是一...

  • “五常”之仁 06

    《泰伯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

  • “五常”之仁 07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五常”之仁 12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

  • “五常”之仁 08

    《子路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评述:有贤明的领导人,社会的风气也需要一代人(一世)的时间才能够转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常”之仁 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wq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