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述:仁是内在,死是外在。仁德的人在需要死的场景下,会做出“死”的选择。但是如果为了获得仁德,且在有其他途径实现的情况下不去做和尝试,反而选择这种极端的形式去死,以求交换回来仁德,就是一种愚蠢了。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评述:环境和朋友很重要,需要选择那些仁德的朋友。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评述:行动的重要性,了解了和做到了是两回事。和那句“可与共学,不可与共适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评述:再次用死来进行阐述,告诉人们,为了仁德必要的时候是可以去死的。但是我还是想强调,死仅仅是获取仁德的途径之一,千万别看成了充分条件。要改变世界,可以学着像管仲一样变通。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评述:对于师长要恭敬,但是仁德来的时候,行动就别耽搁了,还搞尊崇老师那一套就有些迟缓了。这里强调仁德要行动,而且要快速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