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让我们重温一些经典的心理学法则(一)
文/戴志梅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指出,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读经典作品的好处很多,卡尔维诺道出的以上理由,一直被我们所引用和铭记。
同样,心理学领域也有很多经典的理论理论值得我们去反复体悟。
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过:“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的确如此。心理健康是作为人的全面健康之根本。一个人心理健康了,会有助于身体更加健康。即使,一个人身体患有重大疾病,如有很好的心理资本在供养,我想,这个人也会乐观和平静面对,直至生命的停止。
春天到了,万物生长,一切都在“生长”的状态,物,如是;人,亦然。如何在春天里,以积极的阳光的方式,和万物健康共生长,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有没有一把开启和保持积极阳光心态的万能钥匙呢?我想,只要时常朝向自我内心的觉知,还是会有的吧。
经典作品可以启迪智慧,打开眼界,净化灵魂。心理学领域也有一些经典法则可以供给我们的思维营养。
基础性的基本的一些心理学法则,如我们能记在心间,反哺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一定能会让我们在这个情绪波动很大的春季,变得阳光灿烂,做到智慧工作,优雅生活。
经典的心理学法则有哪些呢?我以为有很多,先呈现三种:
一、费斯汀格法则
费斯汀格认为,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
(这个法则告诉了我们遇事要有好心态,少从负面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从正向角度去认知。)
二、情绪ABC理论
这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让我们产生情绪困扰的常常是因为我们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所致。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三、四象限法则
在四象限法则中,事情被分为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这四类事情的优先级逐级下降,重要且紧急的事优先级最高,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优先级最低。优先级就是优先处理权。
(这个法则用于时间管理,专治拖延症。)
心理学经典法则还有许多,后面慢慢呈现。
(写于2019年2月23日晚20:30 周六。今天中午小姑娘拖着箱子返校了,箱子里基本是她的作业和画材,我下午去把她的衣服快递走,明天下午小姑娘就能收到了。晚上看了她吃的饭菜照片,真的很能吃,可是怎么吃都不胖,可见,胖子也不一定是吃出来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