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间有没有一种解药,能覆盖是非恩仇的喧嚣。
自从简书推出付费连载文集后,我购买的第一个产品是琪官Kafka写的《我将在这个周末死去》,看完后感觉不错。这篇文章是关于这本小说的书评。
这是一本悬疑题材的小说,故事内容是:主角赵秦之在某一天醒来时通过某种超自然途径得知自己将在这周末死去,于是主角决定在这一天到来前去探索自己过往的人生,解开这一个个谜团。叙述方面小说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把“现在”和“十年前”这两条时间线同时展开叙述,在最后时刻合二为一,揭开了所有的真相,开始了自己的重生。
《我将在这个周末死去》小说写很不错,讲得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就是太过于浅尝辄止,很多东西仅仅流于表面。当然,这主要跟小说本身的叙述型方式有关。所以,那些我认为作者没有在文章表现出来的东西就由我这篇论述型的书评来探索一下。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书评的题目《重生进行时》和小说的题目《我将在这个周末死去》正好反着来呢?有一句话说得好:有的人20岁就死了,直到80岁才埋。小说里的主角赵秦之一开始就是这样人,活着是为了吃饭,工作成了逃避,从不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也没有爱。当他得知自己的死期即将到来后,他变了,他开始去思考这些问题,去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这时的他吃饭是为了活着。当他的身体在一步步走向毁灭时,心却开始从死里复活。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把书评的名字叫《重生进行时》。
接下来,这篇书评想着重探索哪个方面呢?我想让它探索的主题是:荒诞。
(以下内容不怎么涉及剧透,大家可以放心观看)
什么是荒诞?
有这么一个说法比喻的很好: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台巨大的机器,它有着无与伦比的复杂构造,不停的运转着。但至于它是用来干什么?存在了多久?还将存在多久?没有人知道。
这就是荒诞。
说到这我想你应该能明白,其实人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荒诞,而人类的历史就是在与这个巨大荒诞的不断对抗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必须想尽办法来对抗荒诞的重压。虽然很多人有时候并不自知,但这就是客观事实。
那如何与荒诞对抗呢?
有三种方法:1、哲学家尝试着赋予它意义――即生活的目的,人生理想等。2、科学家尝试去研究它的构造,看看能否收获些新发明成果。3、逃避,无视,假装它不存在,并用这种各样的方式来麻痹自己的感官,娱乐至死。这是普通大众最常做的事。
而赵秦之就是这样的普通大众。他因为某些难以面对的过去,选择逃避,出走国外,并用工作和性来麻痹自己不让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就像小孩看到自己害怕的事物,捂住眼睛说我不看、我不看,这是自我理性的窒息与自残。
这样的方法有用吗?毫无疑问,自欺欺人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逃避荒诞,但它会来找你。
这样的事情可能随时随地油然而生,也许是在某一个街角,也许是在进行某一种操作,它是对一种持续生存状态的猛然反应:可能是疲惫与厌倦,也可能是失望与惊醒,而所有这些形态不同的精神反应,其消极颓然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就像小说中所写的,他去找不同的陌生女人做爱,以此来麻痹自己。他记不住她们的面貌,激情过后便落荒而逃。
因为的荒谬的力量是强大而可怕的,无论在什么转折路口,荒谬的感情都可能从正面震撼任何一个人。它就像是对人之存在的、摆脱不了的嘲弄。这种荒谬感就这般赤裸裸叫人受不了,亮而无光,难以捉摸,值得思考。
既然荒诞是人存在的一种必然状态,因此,就有一个如何面对荒诞的问题。不过好消息是:这个敌人虽然强大,但还远没有达到不可战胜地步。战胜荒诞并非一定要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头脑,你只需要学会中断机械性习惯即可。
赵秦之是不幸的,因为才年仅28岁就要面对死亡;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才年仅28岁便开始学会很多人一生都未学会的事情――战胜荒诞。
在得知自己死期前,赵秦之上班、下班,工作、坐车、去酒吧、找陌生的女人睡觉,一切周而复始,就像是个机器人一样。在得知自己死期后,他经历了短暂的绝望、困惑后,被现实强迫去思考的生活,发现自己有好多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对身边的事物重新充满了好奇,原来电脑是这么个东西;辞职后在收拾工作台上的个人物品时,发现这些只是身外之物。关于他的内心独白作者写到:“如果不是突然而到的死期,也许再过28年我还是不会明白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一切是个很好的开始,说明他已经开始学习如何中断机械性思维。
那么什么是中断机械性思维?它与荒诞有什么关系?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离开赵秦之所在的日本,来到位于中东地区的科威特,请看这么一个场景:
“突然间,所有的声响都停止了,像是有一道无形的命令,使得每辆车都开到路肩停下,或甚至就那么停在路中央。接着,祈祷用的毯子一张张铺在路面上,数以百计的驾驶员就在同一时间跪在毯子上,向着圣城膜拜起来。繁星之下,海滨公路俨然一座大型清真寺……”
在科威特这样的伊斯兰国家,每天五次的朝拜呼唤,规律严谨得如同一道道无形的城墙,令信徒仿佛居住在一座古老的城邦之中。每当尖塔中传出《可兰经》的吟诵,城里的人便是自动停下手边一切工作,朝麦加的方向跪拜。
在谈判或会议的中途,与会的宗教人士会停下一切活动,就地礼拜。此时,其他的非宗教人士会注意到,就这几分钟的停顿,竟令他们焕然一新。人们试着研究、了解这件仪式背后的意义,却总是得到偏执或迷信之类的解答。
但真正的的解释是,这是为了对抗荒诞。传统宗教在数百年里发展出各种“伎俩”,以便对付人们习于重复的惯性行为。每天向麦加礼拜五次也好,在阴历第九个月进行斋戒仪式也好,都可以归类为“中断机械性习惯”。它的功能在于,使人们中断例行性的活动,从根深蒂固的习惯中自拔。
人类的身心灵自有其规范,但我们早已失去了那方面的常识。这些常识如今都潜藏在宗教或信仰的仪式之中,有些甚至转化为民间迷信的习俗。如果我们费心去注意自己的举动,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且重复。
正如赵秦之所过得生活,试想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用同一只脚先下床、从同一边开始刮胡子,用同样的顺序和动作刷牙,脸上的表情也都没有什么改变。我们会养成习惯,持续使用同样的姿态来处理接收的言语或思想信息,结果甚至连自己的情绪都变得可以预测,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在一般人心中,意志已经被埋葬,他的行为只是机械智能的反应,甚至可以用科学手段研究出其中的行为规则。
即使一个人能够确定他的决策和表现确实忠于自我意志,其中仍有机械化的影子。要是他稍稍观察自我,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走出偏见和模仿的轨道。
只要有意改变某个重复性的举动,或是中断机械式的反应或习惯,那么即便是最小的努力,都表示我们战胜了单调,这将有利于我们的生命。
这就是用中断机械性思维来对抗荒诞的原理。
明白这一点后你必将称每一天为安息日,必将称每一秒为神圣的时刻!
对于赵秦之来说,是死亡唤醒了他去对抗荒诞的意识,召唤他踏上了自己的重生之路。于是,在接下来的解密过程中,赵秦之摆脱了之前统治他的荒诞,过上了可以被拍成电影般的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去观看原文《我将在这个周末死去》。
你看付费连载写书评,我返现还送纸书
网友评论
可能自身惯于写作公众号一类的文章,对这类比较有深度又没有观看过这本书的我来说,一篇好的书评应让人看完想要阅读这本书的想法,以此建议,仅作参考。
上照片,你这么帅照片一出,简书上的女粉丝一定被你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