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句话没毛病,但对大多人来说,只适用在自己身上,对他人就没那么容易了,尤其对孩子。
想起每次开学,告诉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孩子明明答应得好好的,但第二天上课,孩子又开始说话了,或者东张西望。继续接到老师投诉,一向自尊的我倍感丢脸。自己当老师的人,教育却如此失败,甚至怀疑是孩他爹DNA遗传出了问题。
有一天在饭桌上谈论起这个问题,我和孩他爹开始互相甩锅,高潮之际,只听旁边姥姥悠悠地来了一句:“你以为你小时候好到哪里去?还不是到处闯祸!”
是啊,谁还没有一个劣迹斑斑的童年。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假小子,常常伙同小伙伴一起干些调皮出格的事,今天揪人家地里的豌豆,明天撕烂同学的作业本,别人的家长来告状,妈妈就会低眉顺眼地去赔礼道歉。
当年找妈妈要钱报了一个补习班,实在听得无趣,就和同学一起逃课逛街,最后被老师告状揭穿了我逃课的事实。妈妈在街上找到我,走在回家路上,看着妈妈被汗水浸湿的背影,我既有罪恶感,又暗暗有种逃课的快感。
时至今日,我也没跑偏到哪里去。
为什么我作为一介读书不算少的人,对孩子犯错总是容易发怒?而我妈妈作为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家庭主妇,却比我淡定得多?
王宏老师在其著作《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效能手册》中提到,都是父母的负面想法“无法/不能”在作怪。
R:第三个观念就是“无法/不能”,父母就觉得我无法忍受孩子犯错,更不能放纵孩子错下去。其实这个观念也是有待商榷的,孩子中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才是正常的,不会因为父母是否容忍而稍有改变。
果然,人类一反思,就发现好多自以为是的漏洞。
我看似学历高,眼界也应该比父辈高,殊不知,在教育孩子事业上,他们的智慧要远远超过我。
因为对孩子期望高,尤其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观点影响,无形中形成了孩子不能犯错的想法。一旦孩子犯错,我们就如临大敌,简直无法忍受。
上小学一年级的玲玲,有一天看见同桌的橡皮很好看,就在后来在班会上,她承认了,在班会上还给了同学,老师还表扬了她。
爸爸妈妈听到这件事时,怎么都想不通,自己孩子并不缺少什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还有老师居然表扬了这样的事情,孩子还以此自豪。
对这样的错误事情,父母该怎么办?
我们已经被无数次教导:绝不不能纵容孩子错下去!纵容孩子就是毁了孩子!纵容小错培养大错!这样的结果,想想都可怕。
帮孩子纠正错误,父母责无旁贷!这样的责任,想想都亚历山大,在这种压力下,父母就难免情绪暴涨,以暴制暴,最后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还会把孩子往错误的路上越推越远,这一定是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向循环。
那么,我们就先确定一个问题:孩子真的不能犯错误吗?
答案显而易见,不是能不能犯错误,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得不犯错误,犯错是人生成长路上的必经过程,并不会因为父母认为不能犯,就能避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顽劣是本性。
就拿玲玲偷拿了橡皮这样的错误来说,一个可能是孩子本身并不知道偷是一件错误,因为对漂亮橡皮的好奇,拿过来觉得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
养孩子不是面子工程。作为父母,首要要做到的事情,就是放下“无法/不能”这样的执念,用宽容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错误,不要过于紧张。有些错误的坑,甚至要刻意的纵容让孩子去跳坑。
当然,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作为家长当然不能不闻不问、放任不管,而是要用耐心,去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且找到解决办法。
玲玲爸爸妈妈在如何纠正拿他人橡皮这样的事情上,首先达成了一致:先不要盲目批评孩子,而是借用生活中的一些事,首先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是不对的道理。
如果是一些特定的错误,甚至可以适当“纵容”,比如挑战老师的权威这样的错误,该哭时哭、该叛逆时叛逆,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适当地挑战既定的世界规则也未尝不可。
回头看,妈妈的"纵容"其实都在保护我,迄今为止,我都无比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