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自己的人缘好?如果你想和周围人相处得更和谐,用好一招,会让你们都舒服很多。这个方法就是,少用一种类型的词——绝对化词汇。
什么是绝对化词汇?比如,总是、每次、从来等等。
前段时间我参加《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线下课。老师让每个小组各自演练,其中一个场景是:女儿回家,看到爸爸放在门口的鞋子摆的乱七八糟,非常生气。
那要怎么和爸爸沟通呢?我们知道《非暴力沟通》里,所建议的沟通方式是——事实、感受、需求、请求。于是,作为女儿,我是这么说的:
爸爸,我每次出差回来,总是看到你把门口的鞋子堆的到处都是,我看了很不舒服,我想要我们家门口保持的整洁些,下次你能注意这一点吗?
我觉得自己表述的完全没有问题,事实、感受、需求、请求,一个也不少,我的小组伙伴听了,也觉得没有问题。可那位扮演爸爸的同学,就表示听后非常不舒服,但他也说不出为什么。后来老师向我指出,因为在这句话里我用了大量的绝对化词语——每次、总是、到处。所以,我改成了:
爸爸,我前几次出差回来,发现门口有5、6双鞋子放在那,我看着觉得不是很整洁,我想让那里尽量干净些,下次你能在脱鞋的时候,顺手把鞋放在鞋柜里吗?
当我这么说了以后,这个请求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确实,在生活中稍不注意,我们就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甚至连很多的名人也不例外。
前段时间,俞敏洪在公开场合对于女性的发言被炮轰。也许他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可他是如何表述的呢?他说:
如果中国所有女人挑选男人标准,是男人会背唐诗宋词,那么所有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如果中国所有的女人都说中国男人就是让他赚钱,至于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的中国男人都会变得良心不好、但是赚钱很多的男人。
这句话里用了四个“所有”,用了三个“都”,当然太绝对了。但如果我们把“所有”换成“有一些”。听感上就会好很多,相信俞敏洪也不会遭到那么多的炮轰。
那为什么用这些词会让人觉得特别不舒服呢?
首先,让人觉得太主观,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其次,它带有情绪。当你用绝对化词汇表达的时候,你似乎是带着情绪在评判他人。而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他人。
因为你的情绪其实骗不了人,它会通过你选择的某些词汇,一五一十的传递给对方。
那什么时候我们会容易说这些绝对化的词语呢?
第一,对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说你的闺蜜、老公,因为关系亲密,所以我们会松懈。“你总是晚回家”,“你总是喜欢乱买东西”,这些话就会不经意的冒出来。
第二,当你处在权力中心的时候。因为我们会不自觉的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比如对下属、孩子,“你总是迟到”,“你每次都把衣服扔的到处都是”。
第三,非常自信,甚至有些自大的人。为什么有些人会感觉非常强势,很可能是他习惯于说这些绝对化词语。
所以了解了这些,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我是一个经常会使用绝对化词语的人吗?建议你可以单独抽出一天作为你的觉察日,数一数,今天对你身边的人说了多少个这样的词语?并且通过这次词语,来觉察你的状态。当时的你,是太情绪化,还是太滥用你的权利,还是你太过于自信。
孔子老先生很早以前就跟我们说,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好好说话,已经成为我们拥有高质量人际关系的必备本领。而好好说话,从养成尽可能少说绝对化词语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