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也不全都是好的,因为有些变化正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正大量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改变着我们当代人的精神和心灵。都具体有哪些影响和改变呢?请跟随哲学诗画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变化1: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冲突变多。
由于人口的绝对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迅速向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大都市和省会城市集中,造成人口相对密度的急剧增加,使得人际摩擦和冲突的机率大大增加了。
大量社会学调查都表明,人口密度与暴力、犯罪等严重人际冲突有高相关。更大量发生的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人际矛盾。有限的工作职位,有限的晋升晋级机会,有限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容量,在各方面制造出一个个竞争“瓶颈”。竞争催生冲突。它们使人经常处于应激压力之下,只要我们生活其中,就无法真正做到“清闲”心态。
变化2:专业分工愈来愈细,造成人的心理机能的片面使用和发展。
大工业生产导致非常精细的专业分工,这种分工只要求生产者具有非常单一的能力,其他能力都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可以弃置一旁,而且工厂或公司注重的是一个人在该项能力方面有特别的发展。对这种生产来说,生产者最好是只具有某一功能——譬如专门焊接一批固定焊点——的“机械手”。他的思想、感情、创造性等等其他极富人性的东西都变成了多余的累赘。
从心理生活的丰富性、心理机能发展的全面性来比较,一位狩猎社会的猎人甚至要比一位在流水线上作业的现代工人要幸运得多。一位猎人要有灵敏的视、听、嗅、想象和思维能力,要有强健的体魄,要由独立的拼搏、不屈不挠的意志,要有合作、助人的品质。而流水线上的工人呢?社会要求他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对金钱的需要,二是娴熟地拧螺丝的技能。看看今天中国经济特区和高新技术厂区的“打工仔”、“打工妹”的生活情形,便可知此言不虚。
变化3:人际直接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大家都很功利和势利。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和沟通大量倚重各种通讯工具、信息载体和大众传播媒介。借助这些先进手段,人的行为半径可延伸至很远的社会空间。但另一方面,人生活的物理空间却缩小了,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也减小了。由于交往的方式越来越间接化,都说通过现代沟通工具完成的,而交往的内容也就越来越非个人化,很难做到像古人那样坐在一起开个家庭会议,探讨生活中的各种现实困惑和问题。
现代社会,以直接交往为条件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不可能。结果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发现满世界都是同类,却又互不相知,互不了解,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孤岛,每个人周围都是许多“熟悉的陌生人”。
变化4: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巨变,传统家庭的结构正在蜕变为现代的独立、个性的以三口人为圆心的小家庭模式。
传统家庭负担着多重功能,如生产、生殖、保护、教育、消费等等。以这多重功能为纽带,家庭结构比较牢固地得以维系。但在现代社会里,家庭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的功能日益萎缩,其它一些功能也日益社会化(如教育功能转移到学校,安全保护功能转移到保险、社会福利、公安部门),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而以前,中国孩子的家庭教育,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和熏陶着一个孩子在未来人生的作为和发展走向,对孩子的品德和思维做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家庭结构正在向小型化、核心家庭发展。家庭破裂、重组的比例增加,稳定性下降。由于性爱成分在维系家庭上的作用相对上升,加上避孕技术的进步和性道德观念的淡化,使家庭不稳定的趋势更加突出。在各种次级文化的影响下,以及物质和其他欲望的刺激下,中国社会的离婚率正在呈逐年递增趋势。
从家庭生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来看,家庭历来都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支持、维护成员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引起冲突和压力,造成心理困难和心理阴影,尤其是那些原生家庭。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总的说来家庭的积极作用仍然大于消极作用,但两种作用成分却发生着令人担心的此消彼长的作用:支持、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下降,而冲突和压力阴影的部分的作用却在上升。
变化5:价值观的变化——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和多元自我价值观的杂多出现。
价值观的演变是实际社会生活发展的反映,也是经济和社会在巨大变革中所难以避免的事实,这种现象虽然要辩证的看待,但目前90、00后们的自我中心、依赖科技工具、物欲强烈、喜欢室内呆着等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在近几十年中,世界各大文化中都发生了巨大的价值危机和价值嬗变。对此,西方的一位学者很早就预言过,他说,任何社会,只要经济飞速发展,就难以避免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冲突问题的产生,因为在发展和变革中,这些问题一方面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得以创新和改革,加大对事物的不同侧面的切入,但与此同时,价值观的多元化、个性化和低俗化,也将会便随着时代出现。
中国社会近20多年里的价值转变更时时使人“今觉是而昨非”。在一个价值尺度变动不已,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社会里,个人内部和人际间的价值冲突实在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在对待同一件事情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和价值,这对于我们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整体提升,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质疑。
变化6: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视个性、人本和兴趣的激发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正发生着畸形变化。各种培训班像无数个拔不断的野草一样,充斥着城市的大街小巷,有的培训班完全是为了利益,对孩子的个性、人文素养以及兴趣的激发和锻炼,都处于忽略状态。
一方面是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个体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另一方面是教育日益变成了职业教育、谋生教育和功利教育。教育内容片面集中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大至国家、社会和大学,小到家庭、个人,对教育进行评价的尺度越来越单一地集中在对生产力的开发方面,而并没有集中在智力和逻辑思维的开发演练上。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愈来愈变成一句空话。在今天的学校(还有家庭)里,体育、美育要么受冷落(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美术音乐也不是为了美育而是为了未来的功利之心,学校教的也只有其形不具其神,根本远离了美育的本质和核心),要么就单单对那些较有天赋的孩子进行重点教育,以便让这些孩子日后以体育或艺术谋生。
教育畸形的结果,一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产生大量的心理困难和心理阴影(比如对某个科目产生极度厌烦心理),二是让学生以不健全的个性品质走向社会,造成长远的适应困难。实际上就是,瘸着腿走路。
看完了以上6个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你是喜是忧呢?反正哲学诗画是够担忧的,因为这几个变化都是对我们人本身产生重要影响的变化,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和警惕,否则,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我们将彻底丢失中国先贤留给我们的精华,彻底沦为马尔库塞所说的那种“单向度的人”,再也无法找回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