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上初中的孩子课间游戏,弄坏了窗玻璃,伤到了一同学。孩子很快把受伤的同学扶到了学校医务室进行包扎,然后马不停蹄的送往医院。
一块儿玩游戏的这帮孩子就那样干瞪眼。其实,一起玩皮球的孩子还有五六个,他们都开始退到幕后,静等着最后“一脚”的我的孩子承担这件事。殊不知,在往后的家长会上,孩子的家长都一个样,互相推诿,扯皮,不敢担当。前后一对比,家长与孩子完全处在一个层面,怪不得,前人总结的一点没错:“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什么样的家长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一个没有责任担当的家长,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事情出了以后,班主任也非常关心,左右逢源,为孩子尽快康复跑了很多路,费了很多的神。但家长的不配合,让我们做家长的都有些过意不去。
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最理想化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老师,好像老师就是人世间的救世主,让老师来承担教育的所有。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恰恰是孩子学习的楷模,孩子成长的原动力。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不计报酬付出。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就需要家长(长辈)和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是群居动物,离开了团队的影响,协作,交流,是不可能得到什么发展的。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群里能够堂堂正正做人、理直气壮的做事,谈何容易。他脱离了团队的摸爬滚打,建立不起自信,建立不起信心和勇气,畏首畏尾,不敢拍着胸脯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我有实力。那所有的期望都只是空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做出样子。
朱永新老师曾说:“童年的秘密远未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未被发掘。”对于儿童来说,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种经历,在别人的故事中经历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形,在若干年后,这种阅读会因为遇到类似的选择或遭遇而被突然唤醒。所有的价值观都会在故事中无形融入孩子的生命。而所谓的梦想、坚持、信念、善良、热情、分享、感恩等人类伟大而美好的品质在经典故事中被孩子们真实地“看见”和“触摸”,最抽象的普世价值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被孩子无形地吸纳。
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问题,我们是该为孩子找理由开拓还是为孩子树立“丰碑”?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不当的教育往往是用“金钱”无法买回来的,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那已经晚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物质的给予。还需要精神的滋养,润物无声的感化和教导。家长你都是在为孩子开脱,找借口脱掉干系。长大后的孩子,就在你的影响下复制到你的原件。你还期待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