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团团圆圆过大年,除夕夜基本都是一大家子人欢聚一堂边看春晚边吃年夜饭。
不过,在我陕西渭南的乡下老家,习俗却有些不同。
吃过下午后,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任由炸开的鞭炮纸红红火火地躺在院子里。厨房里的人们依旧在忙碌着,和饺子面,做饺子馅儿,直等天快黑的时候,把准备好的东西都端到有电视机的房间或客厅。然后开着电视机等着边看春晚边包饺子。
一年到头的饺子不同于往日,多了一样东西,多了象征着好运的硬币。而且,除夕夜包好的饺子并不是那晚吃,而是等到第二天早饭的时候吃。
还记得小时候,弟弟为了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吃掉了一碗接一碗,非得吃出来硬币不可。到后来,他直接自己去锅里捞饺子,专挑沉到锅底的那些。他对硬币饺子有一种莫名的执念,有时候实在吃不动了,就用筷子戳戳饺子,如果没戳到硬硬的,他就不吃……
再后来,大人们就多准备几个硬币,这样大家吃到硬币饺子的可能性就更高了,一家人要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的话,那就真的是好运来了。
如今,曾经年少的我们都长大成家,我已为人母,弟弟过几天也就要做爸爸了。原来的大家变成了一个个小家庭,因为各自在不同的省份,团圆对我们来说也越来越难了。
尤其是今年,弟弟家小宝宝预产期就在这些天,医生已经安排初六让他们住院待产了。所以,妈妈今年没能在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年,弟弟弟媳更是不可能从成都回去了。而我们小家则一家三口留守银川,既没有回老公的甘肃老家,也不可能去我家拜年了。除夕团圆夜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家的各自团圆。
好在现在交通便利多了,平时也有不少机会可以欢聚一堂。
今年是旺仔出生过的第一个年,除夕夜有老公和宝宝相伴,谁说不是团圆呢?而且父母爷奶都还康健,奶奶还能自己给我们打视频电话,我感觉也挺幸福的。
因为没回老家,我们两口子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宝宝那几天生病有些不乖,我们就没包饺子,改由卫先生掌勺给我们做了几道菜,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其实就我们两口子吃)。
八点多的时候,朋友圈里已经有很多晒年夜饭晒团圆的了,我们那会儿才刚把菜端出来准备开吃。宝宝也很给面子,睡醒了之后,乖乖坐在他的专属餐椅里吃着饼干喝着水,然后眼巴巴儿地看着我吃肉肉,逗笑了视频通话里的舅舅跟外婆。
旺仔爷爷跟奶奶在老家则是一直忙到了年底,唯独没怎么给自己准备年货。但他们看着外孙女,看着小孙孙,也是满脸的幸福与喜悦。
这个除夕已经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远去了,明年的除夕夜,但愿可以带着旺仔回两边老家跟长辈们真正团团圆圆地过个年!
网友评论